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与股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与股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创新的金融衍生品,在国外成熟市场已经有17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仅有短短24年的历史,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这种混合型融资工具。在国外,学者们已经对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与股性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模型研究,这些研究也得到一些实证结果的支持,并且随着市场发展新的研究还在源源不断地出现。然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完善,上市公司具有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及过度融资等特征,而且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与国外相比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国外的经典假说和模型可能并不适合用来研究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与股性。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可转债的公告效应也做了大量研究,但结论并不统一;另外学者们对可转债股性的研究还比较局限,研究成果也偏少。所以,本研究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1997年到2015年的可转债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探讨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与股性。具体来说,本文试图回答三个问题:其一,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是否存在;其二,如果存在发行公告效应,那么发行公告效应与可转债股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三,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可转债的股性。围绕这三个主要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为七章,各章节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研究的出发点、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思路、基本框架以及可能的研究创新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对国外可转债融资影响股价的理论模型进行梳理;其次总结国内外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与股性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献;最后探讨中国的情况是否符合国外的经典理论模型以及国内现有研究的不足。第三章是可转债股性债性的一般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从可转债的概念和特点方面分析可转债的混合性;其次以可转债的基本条款为基础考察可转债的股性债性;最后分析可转债融资。第四章为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检验,首先整理本文的研究数据,并对样本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其次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市场调整模型来考察市场对可转债发行公告的反应,并对比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前后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最后从超额收益的计算方法和市场情况(牛熊市)两方面进行稳健性分析。第五章从股性的角度对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梳理国内外衡量可转债股性的方法,并选择用Delta来衡量可转债的股性,随后对我国可转债的股性进行描述性统计;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和回归模型来研究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与股性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则研究可转债股性的影响因素,首先从发行人特征、证券市场特征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等方面选择解释变量,并构建基本回归模型;其次对偏股型可转债和偏债型可转债的相关特征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考察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发行相对规模、财务盈余、固定资产占比、股票波动性和股票收益率等变量是否影响可转债的股性;最后从模型和行业两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七章为结论、建议与局限,即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并进行研究展望。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可转债发行公告存在显著的正股价效应,即可转债的发行能给标的股票带来显著的正超额收益,股权分置改革和牛熊市都对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有影响。具体而言,在可转债发行公告日标的股票有0.996%的超额收益,在时间窗口[-1,1]上标的股票能获得1.372%的累计超额收益。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前,可转债公告有负的超额收益;股权分置改革后,可转债公告有正的超额收益。市场行情比较好的时候(牛市),标的股票在可转债发行公告日有显著的正超额收益1.901%,同时在时间窗口[-1,1]上也有显著的累计超额收益1.953%;市场低迷的时候(熊市),在可转债发行公告日,标的股票有超额收益0.142%,但并不显著,同样在时间窗口[-1,1]上也有不显著的累计超额收益0.825%。(2)我国可转债的股性普遍较高(Delta均值为0.6528,中间值为0.7796),偏股型可转债与偏债型可转债的公告效应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而言,在[-1,1]的时间窗口上,偏债型可转债能够带来显著的累计超额收益2.083%,但偏股型可转债的公告效应仅有0.887%,且并不显著。另外,可转债发行带来的累计超额收益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股权分置改革以及市场状况正相关,与公司规模、发行相对规模和股性负相关。(3)本文从公司特征、证券市场表现以及其它方面研究影响可转债股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只有股票波动率、固定资产占比和股权分置改革变量与可转债股性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固定资产占比越高、股票波动性越强的公司越倾向于发行偏债型可转债;而反映公司特征的资产负债率、财务盈余、公司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变量并不显著,同样反映股价表现和市场状况的变量也不显著。纵观全文,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如下:(1)丰富我国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对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进行了研究,但结果却千差万别。本文认为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完善,诸多因素都可能会对研究结果有影响,因此我不仅从公司特征、证券特征和市场特征等三个传统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还考虑股权分置改革、牛熊市情况和可转债股性等多个因素。因此全文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2)从股性的角度研究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研究角度有新意。国内对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公司特征、市场特征等方面,而考虑到我国企业具有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和证券市场严格的再融资制度,我们从可转债的股性出发研究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有一定的新意。(3)可转债股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目前国内研究可转债股性的文献不多,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另一方面,国内学者对可转债股性的研究主要从可转债条款角度出发,且多为定性研究。本文从证券发行人特征、证券市场表现等方面对可转债股性进行定量研究,丰富了相关的研究文献。当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样本规模小的问题。相比国外成熟市场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历程短、规模也较小,因此以往国内学者对可转债公告效应和股性的研究或多或少都存在样本不足的问题,虽然本文选择2000年到2015年近16年的101个可转债样本,但相比欧美等国的实证研究略显不足,而且在分组研究中,样本数量的减少可能会影响到本文结论的稳健性。(2)可转债的股性衡量问题。本文采用学者们最常用的Delta法来衡量可转债的股性,但这种方法本身就有一些缺陷,比如没有考虑到众多的可转债条款(特别是路径依赖条款),而且我国的可转债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的可转债相比,具有一些非典型的特点,因此本文对股性的衡量可能并不准确。(3)本文主要研究可转债的短期公告效应和股性,基于篇幅的考虑及笔者自身能力的限制,未能从长期的视角考察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此外,本文的理论基础可能有些薄弱,而对于研究结论的解释可能也不充分,希望后续的研究能够在这些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使得对可转债公告效应与股性的研究更加深刻和全面。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 公告效应 股性 影响因素 事件研究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5
- 1. 绪论15-20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5-17
- 1.1.1 研究背景15-16
- 1.1.2 研究意义16-17
- 1.2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17-19
- 1.3 研究创新点19-20
- 2. 文献综述20-31
- 2.1 理论基础综述20-23
- 2.2 国内外有关可转债公告效应的研究23-27
- 2.2.1 海外研究综述23-25
- 2.2.2 国内研究综述25-27
- 2.3 国内外有关可转债股性债性的研究27-29
- 2.4 文献述评与思考29
- 2.5 本章小结29-31
- 3. 可转债的股性债性分析31-38
- 3.1 可转债的概念与特点31-32
- 3.2 可转债的基本条款32-35
- 3.3 可转债融资分析35-37
- 3.3.1 可转债融资的优缺点35-36
- 3.3.2 可转债的价值与估值36-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4. 我国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的检验38-55
- 4.1 研究样本与研究设计39-45
- 4.1.1 研究数据及来源39-40
- 4.1.2 样本描述性统计40-43
- 4.1.3 事件研究法43-45
- 4.2 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的检验结果分析45-50
- 4.2.1 全样本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检验45-47
- 4.2.2 分样本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检验47-50
- 4.3 稳健性分析50-54
- 4.3.1 市场模型法51-52
- 4.3.2 牛熊市的影响52-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5. 发行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股性的视角55-72
- 5.1 可转债股性和债性的度量56-61
- 5.1.1 可转债股性的度量56-59
- 5.1.2 描述性统计59-61
- 5.2 发行公告效应与股性分析61-70
- 5.2.1 发行公告效应:偏债型vs偏股型61-63
- 5.2.2 回归分析63-70
- 5.3 本章小结70-72
- 6. 可转债股性的影响因素研究72-85
- 6.1 变量设置与模型构建72-75
- 6.1.1 解释变量的设置72-74
- 6.1.2 基本模型的构建74-75
- 6.2 描述性统计75-76
- 6.3 回归分析76-81
- 6.4 稳健性检验81-84
- 6.4.1 行业因素的影响82-83
- 6.4.2 Logistic回归83-84
- 6.5 本章小结84-85
- 7. 结论、建议与局限85-91
- 7.1 研究结论85-87
- 7.1.1 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85-86
- 7.1.2 可转债的股性与发行公告效应86-87
- 7.1.3 可转债的股性影响因素87
- 7.2 政策建议87-89
- 7.2.1 对可转债发行的建议87-88
- 7.2.2 对可转债投资的建议88-89
- 7.2.3 对可转债监管的建议89
- 7.3 本文的局限89-91
- 参考文献91-97
- 后记97-98
- 致谢98-99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均盈;近期传媒风风雨雨 长期以来股性稳健——“陕民生”股性漫谈[J];西安金融;1995年03期
2 刘志友;股市“十二生肖”[J];南京金专学报;1994年03期
3 李砚;丘永汉的股票真言[J];领导文萃;1996年08期
4 俞天白;李亮;;我一定是个大赢家[J];英才;1999年09期
5 郭均盈;股性活跃 业绩骄人——黄河股票市场属性分析[J];西安金融;1994年12期
6 陈志萍;试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参股性投资行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3年04期
7 阮华;;2318比2319并非只少1点——十月转势后兵行何处[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41期
8 吕永朝;;寻找尊敬的上市公司[J];企业家天地;2001年12期
9 阿朝;;致礼: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J];法制与经济;2002年02期
10 ;选股绝招[J];内蒙古统计;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杭州新希望;界龙实业 股性活跃 强势整理[N];证券时报;2008年
2 赢 嘉;人性、股性和赌性的统一[N];证券日报;2003年
3 汤仁杰;选股须知“股性”[N];江苏经济报;2001年
4 金元证券 夏俊;天宸股份 股性活跃 再度爆发[N];证券时报;2009年
5 宏源证券 杜伟平;五洲交通 股性活跃 短线超跌[N];证券时报;2008年
6 和讯信息 王艳 编辑 陈剑立;农业股 双重动力激活股性[N];上海证券报;2009年
7 开来投资;G华泰 股性开始被激活[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浙商证券 陈泳潮;爱建股份 题材丰富 股性活跃[N];证券时报;2008年
9 新升资讯;浙江富润 股性活跃长阳出底[N];中国证券报;2004年
10 李治学;天润发展:绩优小盘 股性活跃[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尚继才;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与股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2 汪洁;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股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与股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7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