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投资者面临的信息环境更加复杂,较高的信息不对称性使投资者之间的信念产生严重的分歧,可能造成股票市场的暴涨暴跌。内控信息披露制度是监管部门缓解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情况的重要措施,面对复杂信息环境对投资者的不良影响,从投资者异质信念角度探索内控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效果十分必要。依据Miller(1977)最早提出的投资者异质信念理论,凡是与价值相关的股票市场信息,均能够引起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变动。已有研究验证了财务报告、股票发行等信息与投资者信念差异的关系,现有的信息角度研究尚未考虑全面,尤其是具有高度价值相关性的内部控制信息,缺乏与投资者异质信念相关性的研究。当前学术界关注了投资者在内控信息影响其信念后进行投资者决策的结果,建立在投资者对内控信息产生同质信念的前提之上,由于信念异质性假设的缺失,使投资者对内控信息的反应研究出现了相互冲突的结论。除了实证研究方面的缺失之外,内控信息对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影响理论也不完备。投资者的异质信念的形成是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在信息影响下的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每个投资者都有一个初始的先验信念,在信息影响下进行决策形成后验信念,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差异性都有可能引发异质信念的市场反应。现阶段对投资者先验信念的差异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而信息和决策过程方面的研究则略有不足。在信息角度,现有的“渐进信息流”理论仅关注了信息传播方面的速度特征,信息众多的能够影响投资者认知的特征并未涉及。在投资者决策过程角度,投资者信息解释模型、注意力有限性和心理表现的研究仅从投资者决策的某一方面展开讨论,单独角度的解释力度十分有限,缺少一个能够将投资者的众多心理与认知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投资者决策过程的框架。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确定了内部控制信息对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影响这一研究主题,在全面分析投资者差异化信念产生路径的基础上,通过2007-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异质信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内部控制信息的时间、媒介和内容特征对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具体影响,并深入分析对比了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报告对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影响效果。本文对投资者异质信念影响因素研究与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经济后果研究两个研究领域进行了一次共同的深入探索,具有较强的意义与创新性。本文具体研究成果如下:理论研究方面,为了解决现有理论研究角度单一片面,未能覆盖投资者决策过程全局的研究不足,本文应用规范研究方法,结合心理学、信息学、投资学、行为学,整合了能够影响投资者信念分歧的诸多心理因素,给出信息对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影响机制框架。本文将投资者的信息加工行为分解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三个阶段,涵盖了信息由外部进入投资者脑内、再反应到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全过程,详细分析了投资者这一专业群体的信息感知、记忆加工、问题解决行为过程及受注意力、能力、信心等因素影响下差异性的产生。在信息获取与处理阶段,从心理学角度重新定义和明确了投资者注意力因素对信念分歧的信息选择与信息处理的双重作用。在信息处理与信息使用阶段,将投资者解读模型差异细化为投资者记忆过程与问题解决策略两阶段因素,同时归纳了投资者信心程度差异表现出的过度自信与信心不足两方面的影响。从投资者主观认知角度,对异质信念产生的全过程进行了较为清晰而明确的刻画,对打开投资者认知“黑箱”进行了有力尝试,丰富了现有投资者异质信念成因研究成果。实证研究方面,本文抓住内控信息对投资者实证影响研究的空缺,以2007-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按照定性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的思路,具体应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信息对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全面影响。第一,针对我国内控信息披露仅关注了信息内容与质量,未涉及所有影响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因素的现状,从股票市场信息的特征出发,提出了信息的时间、媒介与内容的三维特征划分方法,从这一角度具体分析了内控信息的各个特征,对目前内控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概括。第二,通过回归分析分别检验内控信息披露前后投资者信息获取、处理与接收三个阶段分歧的相关性;从差异化认知这一新角度对内控信息影响的一次探索,对于明确投资者信息处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丰富了内控信息影响机制研究的相关成果。第三,利用回归方程分析了内控信息时间、媒介和内容三大类特征与投资者信息加工信息决策各阶段分歧代理变量的相关关系,明确信息特征对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影响路径及效果;深入探索了内控信息披露的股票市场反应,丰富了内控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内容。第四,依据相关现有研究,分别分析了相关信息传播速度、社会责任报告和投资者情绪对投资者内控信息信念分歧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的稳健性检验。第五,将分散的三阶段分歧综合为一体,建立了包含内控信息、财务报告信息、企业特征、信息时间特征、异质信念和股票价格波动几类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一方面对比内控信息各个特征对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影响强度,另一方面对比了内控信息与财务报告信息对投资者信念形成的重要性,以准确的数值明确了内部控制信息对投资者的重要性,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上市公司知晓其信息披露行为的直接影响,促使其改善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方法,更直接、准确的为投资者提供有用信息,能够促进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体系的良性发展;有助于投资者了解自己的信息决策过程,认识到自身在信息处理与使用上的不足,提高其信息使用与决策的质量,科学而理性地投资,减少因非理性投资行为带来的经济损失;为内控信息披露制度的有用性提供了证据,能够坚定相关部门持续推行内控信息披露制度的信心,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5;F832.51
【图文】: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5.4 实证分析5.4.1 内控信息的披露对信息获取分歧的影响图 5.2 中展示了不同年度披露内控信息样本组的信息反应速度与总体市场组的信息反应速度的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到,披露内控信息的样本组其信息速度较整体市场来说更快,在 2007 年、2012 年的差异最为明显。由 2007 年 2014 年,披露内控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体现为图中折线。

始展开内控信息披露工作,能够披露内控信息的公司普遍内部控制状况较好、企业业绩较为优秀,因此分析师对其未来盈余的预测差异不大。图6.2 不同年度披露内控信息样本与总体市场样本的投资者信息处理分歧比较在表 6.4 中,按内控信息报告年度列出了各年披露了内控信息的上市公司披露日后分析师预测分歧的均值,同时列出总体市场均值作为对比。对数据进行两样本均值 t 检验。从表中可以看出,本文的内控信息披露样本与总体样本的平均分析师预测分歧分别是 1.17 和 1.03,内控信息组的平均分析师预测分歧要小于整体市场的分析师预测分歧,且二者具有显著差异(t 值为 2.076,在 5%的水平下显著)。按年度来看,2008-2013 年度的年均内部控制信息组的分析师预测分歧与总体市场的分析师预测分歧均具有显著差异。在图 6.2 中分析师预测分歧差异较大的 2007 年样本在 t 检验中却没有得到显著差异

息披露给投资者信息使用分歧带来的影响逐年减小,投资者在依据内控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时,越来越理性化。图7.2 不同年度披露内控信息样本与总体市场样本的投资者信息使用分歧比较在表 7.4 中,按内控信息报告年度列出了各年披露了内控信息的上市公司披露日前后异常交易量的均值,同时列出总体市场均值作为对比。对数据进行两样本均值 t 检验。从表中可以看出,本文的内控信息披露样本与总体样本的平均异常交易量分别是 1.14 和 1.29,内控信息组的平均异常交易量要小于整体市场的异常交易量,且二者具有显著差异(t 值为 2.155,在 5%的水平下显著)。按年度来看,2007-2013 年度的年均内部控制信息组的异常交易量与总体市场的异常交易量均具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颖;;社交媒体时代的资本市场——以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为视角[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年08期
2 包锋;徐建国;;异质信念的变动与股票收益[J];经济学(季刊);2015年04期
3 谭松涛;甘顺利;阚铄;;媒体报道能够降低分析师预测偏差吗?[J];金融研究;2015年05期
4 俞红海;李心丹;耿子扬;;投资者情绪、意见分歧与中国股市IPO之谜[J];管理科学学报;2015年03期
5 王静;;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测性——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03期
6 夏楸;郑建明;;媒体报道、媒体公信力与融资约束[J];中国软科学;2015年02期
7 宋淑琴;张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股票风险、流动性、资本成本[J];金融学季刊;2015年01期
8 徐寿福;徐龙炳;;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市场估值偏误[J];会计研究;2015年01期
9 邓路;王化成;;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股价长期市场表现[J];会计研究;2014年11期
10 饶育蕾;梅立兴;余志红;;新闻报道是否会影响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分歧——基于信息“噪声”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会计信息质量、投资者有限理性与资产误定价[D];石河子大学;2017年
2 蔡立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测度与证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3 龙静;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卫斌;会计价值论[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王建新;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择时披露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谢羽婷;财务重述报告公布的及时性与时机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薛燕;信息对我国证券市场收益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宋绍清;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宗胜;基于注意力的证券投资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10 毕重增;自信人格理论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金殙;阅读过程中编码单位的探测与识别[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倪萍;证券信息披露方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孟敏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田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5 刘韩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803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80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