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参与治理对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28 20:18
文章利用我国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2009-2016年数据,以公司党组织成员是否同时兼任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以及党委书记是否同时兼任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或总经理("交叉任职")两个指标衡量党组织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参与企业治理的情况,检验了党组织参与治理对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党组织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参与公司治理可以显著抑制国有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其中,对应计盈余管理而言,党组织参与治理对正向操纵盈余和负向操纵盈余行为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真实盈余管理而言,党组织参与治理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操控性费用两方面。这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全面、客观评价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治理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问题.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公司治理机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2.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经济后果
(二)对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价
三、制度背景
四、理论分析及假说提出
五、研究设计
(一)模型及变量
1.盈余管理的度量
2.党组织参与治理的度量
3.模型设定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六、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三)多元回归分析
1.党组织参与治理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
2.党组织参与治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四)进一步检验
1.不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方式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
2.不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方式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五)稳健性分析(5)
1.内生性及样本选择问题的考虑
(1)样本选择偏误问题:Heckman二阶段回归。
(2)党组织参与治理的自选择问题:PSM。
(3)反向因果关系:自变量滞后一期。
2.采用连续变量度量党组织“双向进入”
3.考虑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时间差
七、结论及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性CFO真的更少进行盈余管理吗?[J]. 刘笑霞,李明辉. 管理工程学报. 2018(04)
[2]党组织治理参与程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国有企业的实证分析[J]. 吴秋生,王少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05)
[3]真实盈余管理、公司信息质量和环境不确定性——基于深市A股的经验研究[J]. 花冯涛. 中国经济问题. 2017(03)
[4]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的信号传递效应——基于审计师选择的分析[J]. 程博,宣扬,潘飞. 财经研究. 2017(03)
[5]盈余管理、IPO审核与资源配置效率[J]. 黄俊,李挺. 会计研究. 2016(07)
[6]技术独立董事能有效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吗?——基于可操控R&D费用视角[J]. 胡元木,刘佩,纪端. 会计研究. 2016(03)
[7]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决策[J]. 方红星,张勇. 会计研究. 2016(01)
[8]企业过度投资新视角:风险偏好与政治治理[J]. 程博,王菁,熊婷.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5(01)
[9]国有企业党组织能降低代理成本吗?——基于“内部人控制”的视角[J]. 王元芳,马连福. 管理评论. 2014(10)
[10]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治理参与能够有效抑制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吗?[J]. 陈仕华,卢昌崇. 管理世界. 2014(05)
本文编号:3005625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问题.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公司治理机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2.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经济后果
(二)对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价
三、制度背景
四、理论分析及假说提出
五、研究设计
(一)模型及变量
1.盈余管理的度量
2.党组织参与治理的度量
3.模型设定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六、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三)多元回归分析
1.党组织参与治理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
2.党组织参与治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四)进一步检验
1.不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方式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
2.不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方式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五)稳健性分析(5)
1.内生性及样本选择问题的考虑
(1)样本选择偏误问题:Heckman二阶段回归。
(2)党组织参与治理的自选择问题:PSM。
(3)反向因果关系:自变量滞后一期。
2.采用连续变量度量党组织“双向进入”
3.考虑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时间差
七、结论及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性CFO真的更少进行盈余管理吗?[J]. 刘笑霞,李明辉. 管理工程学报. 2018(04)
[2]党组织治理参与程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国有企业的实证分析[J]. 吴秋生,王少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05)
[3]真实盈余管理、公司信息质量和环境不确定性——基于深市A股的经验研究[J]. 花冯涛. 中国经济问题. 2017(03)
[4]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的信号传递效应——基于审计师选择的分析[J]. 程博,宣扬,潘飞. 财经研究. 2017(03)
[5]盈余管理、IPO审核与资源配置效率[J]. 黄俊,李挺. 会计研究. 2016(07)
[6]技术独立董事能有效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吗?——基于可操控R&D费用视角[J]. 胡元木,刘佩,纪端. 会计研究. 2016(03)
[7]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决策[J]. 方红星,张勇. 会计研究. 2016(01)
[8]企业过度投资新视角:风险偏好与政治治理[J]. 程博,王菁,熊婷.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5(01)
[9]国有企业党组织能降低代理成本吗?——基于“内部人控制”的视角[J]. 王元芳,马连福. 管理评论. 2014(10)
[10]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治理参与能够有效抑制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吗?[J]. 陈仕华,卢昌崇. 管理世界. 2014(05)
本文编号:3005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00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