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三板市场的中小企业配套资本服务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新三板市场的中小企业配套资本服务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三板 综合性平台 配套资本服务 综合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新三板市场于2013年底面向全国扩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作为一个新型的市场板块,新三板市场与传统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究竟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新三板市场自身具有哪些特质,如何看待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史从而更好的把握其规律、促使其健康发展,成为了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经营风险较大等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谨慎,致使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较为困难,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具有从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的强烈需求。但是传统主板和中小创板块对企业上市有较高资质要求,程序繁琐,上市成本较大,中小企业很难承受,直接融资渠道亦被堵塞。新三板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重任,这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各方对其寄予了很大期望。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新三板市场及其配套资本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新三板市场的定义、业务范围、成立背景、发展历程等内容;结合相关金融理论知识与目前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提出了“融资+挂牌+定增+做市+转板”的新三板市场配套资本服务模式,即包括企业挂牌前融资、企业新三板挂牌、挂牌后定向增发、做市交易与未来转板等环节,并利用与成熟资本市场比较等方法对各个环节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找出现有模式存在的两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同时从挂牌公司、投资者与券商三个方面分析了新三板市场配套资本服务模式的社会效益;最后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基美影业为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阐述了新三板市场配套资本服务模式的内容与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本文论证了新三板市场是一个为中小企业提供配套资本服务,使之做大做强的综合性平台,新三板市场配套资本服务模式可以使得挂牌企业、投资者投资者、券商各方均获益。同时现有模式也尚存若干问题,本文也提出了解决思路。希望本文的分析与研究能够对新三板市场参与各方和监管层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三板 综合性平台 配套资本服务 综合社会效益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6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4-15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 1.4.1 研究内容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第2章 新三板市场概述16-22
- 2.1 新三板市场的定义16
- 2.2 新三板市场的业务范围16
- 2.3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程16-19
- 2.4 新三板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地位19-22
- 第3章 新三板市场配套资本服务模式各环节解析22-39
- 3.1 挂牌前融资22-24
- 3.1.1 股权融资和退出渠道22-23
- 3.1.2 挂牌前规范化对融资的促进作用23-24
- 3.2 公司挂牌24-28
- 3.2.1 挂牌的条件24-25
- 3.2.2 挂牌的流程25
- 3.2.3 挂牌的功能25-27
- 3.2.4 挂牌的风险27-28
- 3.3 挂牌后定向增发28-30
- 3.3.1 定向增发概况28-29
- 3.3.2 定向增发的方式29-30
- 3.4 做市30-35
- 3.4.1 做市商制度定义30
- 3.4.2 成熟资本市场的做市商制度30-32
- 3.4.3 做市商制度的功能分析32-34
- 3.4.4 做市商制度的影响34-35
- 3.5 转板35-39
- 3.5.1 转板机制的制度基础35-36
- 3.5.2 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36-37
- 3.5.3 新三板的转板概况37
- 3.5.4 未来理想的转板机制与意义37-39
- 第4章 新三板市场配套资本服务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39-47
- 4.1 流动性问题39-43
- 4.1.1 关于流动性问题的理论分析40-42
- 4.1.2 解决新三板市场流动性问题的思路42-43
- 4.2 利益冲突问题43-47
- 4.2.1 估值中的利益冲突43-44
- 4.2.2 估值方法的选择和效用44-45
- 4.2.3 解决估值中利益冲突的思路45-47
- 第5章 新三板市场配套资本服务模式的社会效益分析47-51
- 5.1 企业获取的效益47-49
- 5.1.1 企业融资效益47-48
- 5.1.2 融资以外效益48-49
- 5.2 投资者获取的效益49-50
- 5.3 券商获取的效益50-51
- 第6章 案例分析51-58
- 6.1 基美影业简介51-52
- 6.2 公司挂牌前后情况52-54
- 6.2.1 公司挂牌前后概况52-53
- 6.2.2 公司挂牌前后股权结构对比53-54
- 6.3 公司挂牌后的定向发行54-56
- 6.3.1 两轮定向增发概况54
- 6.3.2 定向增发的重要意义54-55
- 6.3.3 定向增发的估值问题55-56
- 6.4 公司股份的流动性问题56-57
- 6.5 做市转让制度对公司的影响57
- 6.6 未来分层、转板制度预期带来的效益57-58
- 结论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斌,俞颖;三板市场:设立的必要性与发展思路[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钟朋荣;中国更需要“三板市场”[J];经贸导刊;2002年08期
3 王国明;对在西部率先建立三板市场的一些看法[J];西安金融;2002年08期
4 吴光军;三板市场,冒险家的乐园?[J];科技创业;2003年01期
5 贾炜;影响三板市场的三个变数[J];金融信息参考;2003年07期
6 闫莉,李明祥;我国三板市场亟需规范与发展[J];化工技术经济;2004年10期
7 曾鸿;三板市场交易制度及其影响分析[J];统计教育;2004年06期
8 黄庆平;三板市场主体的破产分析及出路[J];北方经贸;2005年06期
9 皮海洲;;拯救三板市场[J];新财经;2007年01期
10 ;发展我国三板市场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J];产权导刊;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州证券 王燕芬;分红是新三板市场强心剂[N];中国证券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家路美;三板市场扩容年底提速[N];证券日报;2005年
3 缪 舢;政策支持憧憬三板市场[N];中国企业报;2004年
4 李曙光;应给三板市场定好位[N];法制日报;2004年
5 屠骏;三板市场:“金矿”还是“垃圾桶”?[N];国际金融报;2002年
6 蒋娅娅;三板市场:渐行渐长的烦恼[N];解放日报;2005年
7 ;什么是三板市场[N];人民日报;2003年
8 王冀;三板市场助力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N];中国建材报;2006年
9 王红玲;三板市场也要搞清欠[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早报记者 柏蓓;上海应建全国性三板市场[N];东方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晓青;中国三板市场交易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弘;我国三板市场法律制度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郭昱含;基于新三板市场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3 成柏屹;X证券新三板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杨佩欣;扩容后新三板市场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年
5 连雪娇;中小企业新三板市场的融资效果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张童虎;我国新三板市场交易离散构件与市场质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7 冯艳平;我国中小企业基于新三板市场融资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么立朋;我国新三板市场的风险与应对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楼世元;我国中小企业依托新三板的融资绩效分析[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10 陈夏;新三板基金投资及其产品设计[D];南京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66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56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