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特色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9:07

  本文关键词: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特色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院校 经济学专业 特色


【摘要】: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增强学校竞争能力以及体现学校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整体发展形势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地方特色、学生就业难、科研实力不强。这无疑阻碍和减缓了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的发展步伐,不利于农业院校的协调发展。如何破除农专业发展的瓶颈,增强其竞争优势?笔者认为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要走出困境,增强自身实力,必须在创新、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特色发展之路。 本文选取农业院校经济学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途径对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生就业、科研成果和师生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地比较和分析。首先,本文从阐释本文关键词的内涵和经济学专业建设走特色化道路的原因和理论入手,以揭示专业建设与特色之间的重要关系和必要性。其次,本文简单回顾了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并对具有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几所高校经济学专业进行了纵横向对比分析。再次,本文通过各所院校所呈现出的特征,总结出农业院校创建和发展经济学专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本文针对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发展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案。
【关键词】:农业院校 经济学专业 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0-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16
  • 1.1 写作背景、意义及研究目的7-9
  • 1.1.1 写作背景7-8
  • 1.1.2 选题意义8-9
  • 1.2 相关研究现状9-1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1-13
  • 1.3.1 研究思路11-13
  • 1.3.2 研究方法13
  • 1.4 研究对象与相关问题13
  • 1.5 相关概念界定13-15
  • 1.5.1 专业的内涵及经济学专业的受制因素13-14
  • 1.5.2 特色的定义和特征14
  • 1.5.3 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内涵14-15
  • 1.6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点15-16
  • 1.6.1 创新之处15
  • 1.6.2 不足之处15-16
  • 2 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特色建设的理论基础16-19
  • 2.1 哲学理论——多样化、差异性的哲学依据16
  • 2.2 高校教育学理论——个性化人才培养理论16-17
  • 2.3 核心竞争力理论——经济学的市场竞争力理论17-19
  • 3 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19-31
  • 3.1 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历程简述19-21
  • 3.2 农业院校与其它综合性院校、财经院校间的经济学专业比较21-24
  • 3.2.1 人才培养目标分析21-22
  • 3.2.2 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22-23
  • 3.2.3 学时分配和学分要求的对比分析23-24
  • 3.3 农业院校间经济学专业的分析比较24-26
  • 3.3.1 学校间教师资源的对比分析25
  • 3.3.2 科研实力的对比分析25-26
  • 3.4 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整体发展现状分析26-31
  • 3.4.1 农业院校经济学发展的良好态势26-27
  • 3.4.2 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发展的困境27-31
  • 4 农业院校开设经济学专业的优势和劣势31-34
  • 4.1 农业院校开办经济学专业的优势31-32
  • 4.1.1 区域优势十分明显31
  • 4.1.2 "三农"缘情感十分深厚31-32
  • 4.2 农业院校开办经济学专业的劣势32-34
  • 4.2.1 经济学历史底蕴欠缺,社会知名度较低32
  • 4.2.2 专业发展经费紧张,筹资渠道狭窄32-33
  • 4.2.3 优质教育资源缺失,专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33-34
  • 5 加强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特色建设的对策34-40
  • 5.1 明确专业办学定位,突出"三服务"宗旨34-35
  • 5.2 统筹专业规划,利用农业优势促进专业构建35-36
  • 5.3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灵活设置专业方向36
  • 5.4 更新专业评估体系,激励专业健康发展36-37
  • 5.5 凝聚优秀教育资源,扩充专业发展实力37-38
  • 5.5.1 克服办学困境,创新用人机制,壮大师资队伍37-38
  • 5.5.2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办学实力,提高社会信誉度38
  • 5.6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38-40
  • 结束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 主要研究成果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勇;李容珍;;经济学专业课程结构的缺陷及改革设想[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年10期

2 叶文振;美国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及其借鉴意义[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侯俊华;汤作华;;美国的经济学本科教育对我国地方院校的启示[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余瑾;特色办学:地方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J];高教论坛;2004年06期

5 张晶;;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管理观察;2009年15期

6 李伯兴;;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构架的特色[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张英杰,王平,韩滨;地方高等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钟娟;;探索河南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之路[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年12期

9 徐放,郭荣祥;略论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刘献君;论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办学特色[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娜;高等农业院校非农专业办学特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刘峻峰;农业院校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王玉霞;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4 秦文字;我国高师院校保持教师教育特色的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霞;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6 沈国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刘群弟;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08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08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