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资本流通理论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关于资本流通理论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资本 市场 资本周转 社会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
【摘要】:马克思关于资本流通理论的探讨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19世纪40-50年代,马克思对资本流通理论的最初研究主要体现在资本周转问题上,19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转入对资本循环、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的研究,而对资本流通理论的完整呈现则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对我们正确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启示。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 市场 资本周转 社会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
【分类号】:F091.91;F032.1
【正文快照】: 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指导市场运行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研究的资本流通理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集中反映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这一理论揭示了整个社会的流通过程的规律,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道禹;马克思的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与改革;1995年09期
2 邓水兰;论《资本论》的市场经济理论[J];经济评论;1999年03期
3 田凯荣;;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学习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原理札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4 沙文;;学习马克思关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理论[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2年11期
5 曾宏志;论马克思的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年05期
6 尹莲英;试析《资本论》中的市场经济理论[J];经济学动态;1994年02期
7 延涛;周述实;;第六讲 资本周转时间与速度[J];甘肃理论学刊;1982年03期
8 梅良栋;;如何测算市场正常需要的货币量[J];企业经济;1983年05期
9 刘宝良;王胜利;;现代企业中资本循环理论的有效应用[J];中国商贸;2011年09期
10 尹莲英;试析《资本论》中的市场经济理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志国;;以资本循环带动循环经济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2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黄丽华;;机器——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 读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9 黄裳裳;;人文关怀:马克思文化批评的反思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种新阐释——理想和现实的结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2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余斌;新危机时代的一炷“佛香”[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朱立元;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张小儒;再说“羡慕马克思”[N];光明日报;2004年
6 徐觉哉;马克思之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宋希仁;政治伦理研究的新作[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9 记者 晓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在巴黎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肖德安;做终身“学习型”的人[N];中国人事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华;“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4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5 丁毅;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6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媛淑;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发展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9 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生明;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2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维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学说与中国的对外开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贾兴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5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6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9 秦怡红;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28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2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