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3:23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研究
【摘要】:邓小平领导的经济改革过程是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创新思维始终贯穿其中。从客观上看,激发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的因素主要有国际时代主题的转变,国内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等。从主观方面看,这种创新思维的形成与邓小平自身所拥有的人生阅历、创新精神、伟大情感等主观因素密切相连。 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他的经济改革理论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经济建设实践中,包含逆向思维、求同思维、渐进思维、开放思维等四种主要形式。其中,逆向思维又表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述以及对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中;求同思维表现在邓小平对计划与市场,外资经济与个体经济的认识中;渐进思维表现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认识与台阶式发展的战略中;开放思维表现在邓小平主张实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 这些思维形式在总体上又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从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来看,主要表现为形成前提的辩证统一性、应用的原则坚定性与政策灵活性、判定标准的人民性等三个特征。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始终在解放思想中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中解放思想,既有原则的坚定性,又有策略的灵活性,以人民的利益作为价值取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有利于激发民众创新热情、增强创新活力,推动改革实践的不断创新、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邓小平 经济改革 创新思维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91.9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前言9-10
- 1.2 文献综述10-14
- 第二章 激发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的因素14-21
- 2.1 客观因素14-17
- 2.1.1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4-15
- 2.1.2 “文化大革命”后百业待兴15-17
- 2.2 主观因素17-21
- 2.2.1 丰富的人生阅历17-18
- 2.2.2 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18-19
- 2.2.3 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伟大情感19-21
- 第三章 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21-31
- 3.1 勇于打破常规的逆向思维21-23
- 3.1.1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21-22
- 3.1.2 “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22-23
- 3.2 善于借鉴吸收的求同思维23-25
- 3.2.1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3-24
- 3.2.2 吸收外资和允许个体经济存在都是为发展公有制24-25
- 3.3 有计划分阶段发展的渐进思维25-28
- 3.3.1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6-27
- 3.3.2 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下世纪再走一步27-28
- 3.4 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开放思维28-31
- 3.4.1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8-29
- 3.4.2 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29-31
- 第四章 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31-38
- 4.1 形成前提的辩证统一性31-33
- 4.2 应用过程的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33-35
- 4.2.1 原则问题上“开钢铁公司”33-34
- 4.2.2 “政策上应该灵活一点”34-35
- 4.3 价值取向的人民性35-38
- 4.3.1 尊重人民的实践经验35-36
- 4.3.2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36-38
- 第五章 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的应用价值38-44
- 5.1 有利于激发民众的创新意识38-40
- 5.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8-39
- 5.1.2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9-40
- 5.2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不断深入40-44
- 5.2.1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40-42
- 5.2.2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42-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义,赵英顺;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创新思维[J];长白学刊;2000年06期
2 董振华;邓小平创新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3 黎学军;张少宁;;邓小平创新思维方式研究[J];创新;2009年01期
4 杨波;邓小平的外资观[J];财经科学;1998年02期
5 杨荣;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三大突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5期
6 夏素清;试论邓小平的创新思想[J];党政干部学刊;1997年03期
7 王磊;常立涛;;论批判性思维的逻辑特性[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吕斌;试论邓小平创新思想形成的主客观条件[J];党史文苑;2005年14期
9 王同;邓小平思维方法探寻[J];东岳论丛;1999年04期
10 陈若松;论人的创新能力的整合发展机制[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军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迎安;邓小平创新思维探析[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28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2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