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缺口估算的新视角:基于劳动力市场效率的重构
本文关键词:产出缺口估算的新视角:基于劳动力市场效率的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产出缺口 GGL产出缺口 劳动力市场效率 失业回滞
【摘要】:产出缺口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指示器。已有的产出缺口估算均基于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产出。本文采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算了一个基于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产出缺口(即GGL产出缺口)。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所有变量均可直接观测。运用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的模型,结合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与贝叶斯冲击分解,考察GGL产出缺口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路径及其与传统产出缺口的动态差异,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失业回滞等原因使得GGL产出缺口比传统产出缺口更具持久性,但传统产出缺口波动更大。二者的差异意味着依靠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方式在我国收效甚微。因此,如果政策机制转向盯住GGL产出缺口,将有利于缓解当前严峻的失业问题。
【作者单位】: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关键词】: 传统产出缺口 GGL产出缺口 劳动力市场效率 失业回滞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JL05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1YJA79002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2040007167)
【分类号】:F014.2;F224
【正文快照】: 经济增长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即NKMP-DSGE)模型中,盯住经济增长即盯住产出缺口,因而产出缺口在评估政策效果、估算社会福利损失以及了解经济运行状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已有研究关于产出缺口的界定,产出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斌;王文甫;;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2 丁守海;蒋家亮;;中国存在失业回滞现象吗?[J];管理世界;2013年01期
3 陈利锋;;产出缺口估算的新方法:基于劳动力市场效率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3年06期
4 程实,陆志明;中国经济对奥肯定理的偏离[J];经济学家;2005年04期
5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6 董进;;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测度[J];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7 郑挺国;王霞;;中国产出缺口的实时估计及其可靠性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8 雷钦礼;;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12期
9 黎德福;唐雪梅;;劳动无限供给下中国的经济波动[J];经济学(季刊);2013年03期
10 陈利锋;范红忠;;失业波动、社会福利损失与中国最优货币政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Cycle in Hen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刘荣利;;河南省经济增长周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3 刘建容;李勇;;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12期
4 夏凯;郑明;连宏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与基于DSGE模型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5 钱志权;;1978—2007年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潜在经济增长率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7 鄢军;陈海宁;;基于宏观经济动态均衡的中国通胀压力均衡调整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8 遇芳;;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9 徐云鹏;张旭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再估算[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玉;;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鄢军;;后危机时代中国的通胀压力与均衡调整——宏观经济动态均衡的角度[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凌;王翔;;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经验事实(1952—2006):基于样本时期和滤波算子的比较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5 李晓西;;从提高执政能力来看完善宏观调控[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文英;李超;吴明;;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的实证分析——基于医疗竞争模式的视角[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郑挺国;王霞;;一种基于混频数据的中国经济景气一致指数[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8 张晓峒;赵娜;;FDI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9 薛鹤翔;;中国的产出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郜志宇;经济剧烈波动条件下矿业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谢鸿飞;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拐点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霜;动态随机一般均衡下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娟;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基于总量和产业层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伟;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唐汉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和形成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赢;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金源;银行流动性与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端瑞东;我国小麦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汪磊;出口波动及对出口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领;货币供应总量、结构与经济波动[D];西南大学;2011年
8 周梅兰;广东省产出缺口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程华;GDP就业承载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玉;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研究及国际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红叶;郝枫;;中国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及其国际比较[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2 罗浩;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与产业区域粘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3 郑志国;;中国企业利润侵蚀工资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1期
4 殷剑峰;;中国经济周期研究:1954 ̄2004[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5 张成思;;短期通胀率动态机制理论述评[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6 王君斌;王文甫;;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7 陈利锋;;新凯恩斯主义视域下中国失业的持续性——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12期
8 蒋长流;王晴;;失业回滞理论对安徽就业问题的普适性研究[J];江淮论坛;2007年03期
9 刘纪显,陈建梁;一般均衡刚性粘性通货膨胀优化模型及中国通货紧缩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年02期
10 宋湛;工资粘性、市场分割与劳动配置绩效[J];经济科学;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1101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014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