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假设的嬗变及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8 14:14
本文关键词:“经济人”假设的嬗变及意义分析
【摘要】: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起点,“经济人”假设的嬗变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先后经历了前古典、古典、新古典和广义“经济人”假设四个阶段。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孟德维尔、休谟等人为“经济人”假设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并由亚当·斯密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其后,边沁为“经济人”假设提供了一种心理学基础,纳骚·西尼尔和约翰·穆勒给“经济人”的运用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新古典经济学家如第一代边际主义学者杰文斯、瓦尔拉斯,第二代边际主义学者马歇尔,新古典综合派采用数学分析对“经济人”假设进行了严格的形式化论证。战后,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经济人”假设受到更加严厉的批判,这也促使以詹姆斯·布坎南和加里·贝克尔为代表的新经济学家利用某些最新研究成果,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某些苛刻假设,把各种非经济因素的解释重新融合进经济人分析模式中,系统地检验了“经济人”模式对于广泛的人类行为的适用性,重新阐述和论证经济人假说。 “经济人”假设有三个基本命题:(1)自利;(2)理性;(3)在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的保证下,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动会无意识地、卓有成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对这一点的讨论,核心是对“看不见的手”的讨论。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理解“经济人”假设时,要明确:第一、在理论上,自私、自利和利他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将自私和自利混为一谈;第二、经济理性不同于哲学理性,经济理性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它是一种理性化的能力、以对追求自身利益的推断来表示、是一个手段——目的概念。而哲学理性指的是一种人所具有的探索真理的能力,或达到真理认识的某一认识阶段。但是,经济理性和哲学理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第三、“看不见的手”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并由新古典经济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分别加以论证和发展,但它也受到了众多的批评。 “经济人”假设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但它作为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基点是有着科学的思维价值的,而且,它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是相互冲突的,它对于我们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经济人”不是万能的,建构在“经济人”假设上的西方经济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01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翠香;学校变革主体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娄旭海;小农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200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0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