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中国化问题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中国化问题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与生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消费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大基本类型,这两种类型紧密联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这两种基本类型的消费又由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所决定;消费力不同于生产力、购买力或支付力,它仅限于最终消费阶段的消费能力,等等。与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处于从属地位、消费与生产的矛盾具有对抗性,以及消费领域中的对抗性矛盾不同,社会主义消费的历史进步性显而易见,我们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中国化问题。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F014.5
【正文快照】: 一、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理论消费与生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矛盾的方面,又有统一(同一)的地方。对于它们之间的统一(同一)性,马克思有深刻的分析与精辟的阐述。他写道:“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同一性表现在三方面:(1)直接的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消费的生产。生
【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德胜;[N];光明日报;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雄浪;江传彬;;社会主义新分配方式探析: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李传健;;分工、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孙瑾;;论美国经济复苏中的经济形态转变与结构调整[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丽敏;;山东省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唐艳玲;;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我国劳动力就业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胡晓鹏;产业结构变迁视角下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7 刘丽;任保平;;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8 王寿春;财富的创造与社会贡献: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新趋势的理论思考[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黄万华;程启智;;人的生命价值的经济学与哲学比较研究——基于健康和安全管制效益评价[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10 席克正;从威廉·配第到大卫·李嘉图的古典学派财政学说[J];财经研究;198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伟;;产业结构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中国1978~2007年的经验[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年
3 侯风云;;政治经济学学科地位及相关问题思考[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4 陈永志;黄丽萍;;农地使用权流转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5 吴昊天;苏萌;;交叉学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管理[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规划实施与管理)[C];2014年
6 刘静暖;何玮玮;肖娜;;绿色中国梦的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诠释[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4)[C];2015年
7 董德福;史云波;;基于层次性分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4卷第2辑[C];2014年
8 卢岚;;楔入时代特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谱系[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3年
9 刘添才;王蒙蒙;;刍议列宁的时代观及其当代价值[A];“时代变迁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务伟;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金懋;运输的生产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邵新;基于人力资本的传媒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吕宗耀;消费餍足性假设下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谢廷宇;全球生产网络下当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超;武汉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明有;浅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大伟;我国就业政策的变迁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周甜;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宁银丽;甘南藏族自治州优势产业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志轩;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数据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孙张辉;《觉悟》、《建设》和唯物史观的传播[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静;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的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张虎;转型期小城镇居民就业结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梁修庆;;快乐消费理论的探讨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07年13期
2 邹升平;;从马克思消费理论看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J];消费导刊;2007年09期
3 赵振华;;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4 沈健;从消费理论的两时期模型看消费的启动[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赵洵;论马克思的消费理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6 李悦书;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与人的发展[J];学术研究;2002年07期
7 林晓健;西方消费理论及其制度约束对我国的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刘凤良,李彬;消费理论的行为化趋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苏学愚,封斌;西方消费理论的演进[J];特区经济;2005年05期
10 杨天宇;;西方社会学消费理论的经济学评析[J];消费经济;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君萍;粟娟;;基于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城镇化与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A];《资本论》与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孔祥利;王君萍;;基于马克思消费理论的我国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汉东邋记者 刘维善;百余位消费理论研究专家共议维权话题[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周业安;两种消费理论之争[N];上海证券报;2013年
3 吉林财经大学 曾文豹;马克思消费理论及其现实意义[N];海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晰文;西方消费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2 那艺;行为消费理论的拓展与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寅;马克思的消费理论试析[D];南京大学;2013年
2 徐欣;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及其对我国的指导意义[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2年
3 陈鑫;马克思消费理论及当代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4 郝鹏;马克思消费理论的主体性维度[D];兰州大学;2008年
5 孟叶;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消费观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丽莎;马克思恩格斯消费理论及对中国社会合理消费的启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葛威;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对我国现阶段消费模式的启示[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8 王磊;电子媒介下的文学“审美外”消费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崔源潮;收入不平等是否导致了总消费需求不足[D];辽宁大学;2014年
10 常家美;调整居民收入与扩大内需的关系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27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2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