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鲍德里亚:从商品出发的两种理论分析逻辑——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与鲍德里亚:从商品出发的两种理论分析逻辑——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
【摘要】: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是否承袭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这是鲍德里亚思想研究中的一个节点。虽然马克思与鲍德里亚都以商品为切入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二者面对"庞大的商品"时的思考却是不同的。马克思思考的是"庞大的商品"是如何产生的,其答案是资本的无限逐利推动无限生产,而无限生产需要无限消费才能实现剩余价值。鲍德里亚思考的是人为何需要如此多的商品,他的解答是社会区分的原则推动了人对商品的无限需求,无限的需求推动着无限的消费。鲍德里亚的分析不依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也没有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作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分类号】:F014.5
【正文快照】: 让·鲍德里亚是当今时代极富争议的思想家之一,他对当今消费社会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鲍德里亚在分析消费社会的异化现象时是不是承袭了马克思的分析逻辑,这是鲍德里亚思想研究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问题。有学者认为,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分析存在双重逻辑,也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一兵;;青年鲍德里亚:从后马克思到反马克思主义[J];现代哲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从辉;;网络文本逻辑与城市想象——以70后、80后作家的城市书写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张登德;;《富国策》著译者考释[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3 张长有;;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农民养老保障方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4 方芳;;马克思世界历史性思想的公正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及其转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薛春;;广义大众传媒视野下的消费文化——浅析大众媒体缔造下的现代消费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7 张莉莉;;试论《白噪音》的拟像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秦朝翔;;大众媒体——现代神话的创造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9 李晓彩;王萌;;身体写作:女权主义的重建与消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10 徐芳琳;;符号学视角下中国房地产广告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顾学宁;;当局者清——全球金融风暴、全球性经济危机与世界的未来、中国的作为[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赛依丁·赛里木江;;运用《资本论》观点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延晶津;;《资本论》与资源型城市政府引导性可持续发展探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开;;干预分配与扩大内需——后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8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8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剑;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5 于婷;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武威志;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玲;文化全球化影响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艳兵;“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J];青年记者;2005年11期
2 马克·波斯特;戴阿宝;;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及其问题——《生产之镜》译者前言[J];文学前沿;2004年01期
3 高红艳;崔海波;;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早期社会学家和鲍德里亚的消费思想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6年24期
4 李倩;;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观看当代消费行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5 韩东旭;;透过“生产之镜”看消费[J];新学术;2009年01期
6 张一兵;;作为一种差异性交换系统的虚假消费——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仰海峰;拜物教批判:马克思与鲍德里亚[J];学术研究;2003年05期
8 徐永春;;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早期消费社会思想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张一兵;;“符号政治经济学”的复杂逻辑结构——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J];哲学动态;2009年03期
10 刘维兰;刘维春;;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全面推向符号[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茌良计;;符号的梦魇——评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孔明安;;技术、主体与形而上学的玄学遐想——鲍德里亚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5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提纲)[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夏莹;;生产的镜像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批判——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观念批判辩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唐正东;;发展的正义维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思考——从鲍德里亚的理论缺陷谈起[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夏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消费异化的运演逻辑——与鲍德里亚的一种对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义修;张一兵何以“反鲍德里亚”[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康慨;鲍德里亚非常重要[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戴阿宝;拟像(simulation)[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唐学鹏;鲍德里亚的“拟像”死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刘国鹏;虚拟现实元年之后的人类命运[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季桂保;后现代的痴迷描述者[N];文汇报;2007年
7 王宏维;为什么尽拿“美女”说事?[N];南方日报;2007年
8 书评人 云也退;说吧,冷记忆[N];中华读书报;2009年
9 早报记者 赵岚;节约 生存正义[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清华法治论衡》主编 高鸿钧;《黑客帝国》的隐喻[N];检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4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杨光;形态与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房尚文;“生态消费”的马克思主义解[D];复旦大学;2011年
7 华霞虹;消融与转变[D];同济大学;2007年
8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9 段伟文;网络空间的伦理基础[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10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晶;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穆春;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张伟娟;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金雪;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中文;鲍德里亚早期符号文化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荣禾香;鲍德里亚的“仿像”理论及其美学意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桂昕翔;鲍德里亚符号消费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聪;“物之恶”:尤奈斯库与鲍德里亚的言说[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高原;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熊仁松;论鲍德里亚媒介理论中的大众地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28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2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