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选择试验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差异及全价值评估——以渭河流域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选择试验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差异及全价值评估——以渭河流域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渭河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 全价值评估 选择试验模型 Mixed Logit模型 支付意愿
【摘要】: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全价值评估有利于相关流域治理政策的建立,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选择试验模型法,对我国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渭河流域陕西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生态功能属性和指标的合理选取基础上进行选择试验模型设计和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渭河流域城乡居民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差异,以及测算相关样本的支付意愿,最终进行非市场价值估算。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不在意水土流失方面生态系统服务的改善,而更关心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自然景观和生态旅游条件等方面的改善;2渭河流域居民对水资源质量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最高的支付意愿,对水土流失强度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次高的支付意愿,而对自然景观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最低的支付意愿;3陕西省渭河流域平均每户居民每年愿意为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改善支付624.22元,且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830.34元/户)明显高于农村居民(525.46元/户)。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非市场价值为8.68亿元。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的多目标协同研究:全价值评估与公众支持”(编号:71373209)
【分类号】:X196
【正文快照】: 1引言生态系统服务是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除了提供可以在市场上实现的商品(如食物、木材、清洁水等)以外,还提供各种非实物型的生态服务,这些非实物型的生态服务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1]。然而这种生态服务与产品在纯粹的市场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翟国梁;张世秋;Kontoleon Andreas;Grosjean Pauline;;选择实验的理论和应用——以中国退耕还林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赵金成;谢晨;梁丹;王亚明;黄东;彭伟;袁梅;;环境非市场价值评估选择模型的应用——基于上海、成都焦点人群访谈[J];林业经济;2010年06期
3 薛达元;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2期
4 张志强,徐中民,龙爱华,巩增泰;黑河流域张掖市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研究——连续型和离散型条件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2期
5 金建君;江冲;;选择试验模型法在耕地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以浙江省温岭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10期
6 江冲;金建君;李论;;基于CVM的耕地资源保护非市场价值研究——以浙江省温岭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1年10期
7 谭永忠;陈佳;王庆日;牟永铭;刘怡;施雅娟;;基于选择试验模型的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评估——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11期
8 樊辉;赵敏娟;;自然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的选择实验法:原理及应用分析[J];资源科学;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贤政;马中;李进华;;意愿调查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董长贵;邬亮;王海滨;;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北京密云水库生态价值评估(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3 郑建伟;田庆久;郑光;陆应城;;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4 高u!;刘建;吴大千;葛秀丽;王仁卿;;基于条件价值法的行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山东日照花岗石材行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5 刘耀彬;蔡潇;姚成胜;;城市河湖水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6 尹小娟;钟方雷;;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7 任朝霞;王丽霞;;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法评估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8 蔡宴朋,杨志峰,徐琳瑜;天津市乡镇工业企业大气污染健康损失估算[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1期
9 唐增;徐中民;;CVM评价农户对农业水价的承受力——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J];冰川冻土;2009年03期
10 李英;曹玉昆;;居民对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支付意愿实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春晓;郭宗香;杨怀宇;杨正勇;;淡水养殖系统环境损害成本的条件价值评估——以淀山湖水源保护区为例[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魏;闵捷;张安录;;江汉平原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潘文;蒋洪强;曹东;於方;;绿色财富核算方法初探——以神农架林区绿色财富核算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4 金建君;王志石;;澳门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经济价值评估——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法的应用[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何可;张俊飚;丰军辉;;农林废弃物污染防控环境价值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王会;王奇;;技术特征对农户施肥减量化技术接受意愿的影响分析——基于对沿南四湖区域的调查[A];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田志会;陈峰;刘瑞涵;;居住区绿地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的回龙观和天通苑社区为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章)[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亚萍;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国新;杭州城市湿地变迁及其服务功能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艳丽;民勤县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刘磊;南四湖流域退耕还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雷磊;城市与区域一体化的出行需求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丁访军;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标准体系构建[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9 阮氏春香;森林生态旅游非使用价值的CVM有效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董冬;九华山风景区古树名木景观美学评价与保护价值评估[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赫;基于CVM与TCM的城市滨水空间游憩价值评估对比[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计英;福建省生态资产遥感估算及其价值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净;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菲菲;意愿调查法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沈文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选择[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王增;区域土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徐夏薇;西安市环境污染损失的计量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国强;基于经济价值评估的陕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9 陈佳;基于选择试验模型的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段百灵;环境污染导致的非市场价值损失评估案例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建君;;浙江省温岭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2 徐中民,张志强,苏志勇,程国栋;恢复额济纳旗生态系统的总经济价值——条件估值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应用[J];冰川冻土;2002年02期
3 翟国梁;张世秋;Kontoleon Andreas;Grosjean Pauline;;选择实验的理论和应用——以中国退耕还林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宋敏;张安录;;湖北省农地资源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基于对农地社会与生态之功能和价值分类的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4期
5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苏志勇,鲁安新,林清,张海涛;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恢复的总经济价值评估[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6 徐中民,张志强,龙爱华,陈东景,巩增泰,苏志勇,张勃,石惠春;环境选择模型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以黑河流域额济纳旗为例[J];地理学报;2003年03期
7 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10期
8 李广东;邱道持;王平;;三峡生态脆弱区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J];地理学报;2011年04期
9 杨开忠,白墨,李莹,薛领,王学军;关于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在我国环境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探讨——以北京市居民支付意愿研究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10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发展与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西省关闭渭河流域造纸企业进展顺利[J];造纸信息;2006年12期
2 王小钢;;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的功能剖析[J];环境保护;2010年16期
3 李思;崔晨风;梁宁;;基于遥感技术的陕西省渭河流域污染演变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4 王雅琼;;渭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4年01期
5 王旭仙,孙一民,赵奎锋,杜继稳,张永红;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特征分析[J];灾害学;2003年01期
6 訾香梅;;陕西渭河流域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分析[J];水利水电快报;2008年10期
7 ;陕西淘汰渭河流域小造纸企业600余家[J];造纸信息;2010年07期
8 王彦丽;;渭河流域陕西段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9 汪雅梅;;渭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浅谈[J];陕西水利;2010年04期
10 邢大韦;陕西渭河流域水污染与环境趋势[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定忠;;关于对“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的建议[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翔;;渭河流域污染现状及危害[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3 杨绍华;;陕西省渭河流域节水的必要性及措施[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蒲锐;;渭河流域管理初步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葛徽衍;张永红;;渭河流域气象防汛减灾体系建设与应用[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武麦凤;王旭仙;胡淑兰;杜继稳;;2003年渭河流域五次致洪暴雨的动力学诊断对比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葛徽衍;张永红;贾金海;卢亿农;;渭河流域“03.8”和“05.10”洪灾期间体积降水量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宋松柏;张雨;;渭河流域干旱特性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9 吕俊杰;王旭仙;武麦凤;杜继稳;;2003年渭河流域一次区域性致洪暴雨的天气学分析[A];2004年全省气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淑兰;葛徽衍;张淑玲;张永红;;“03·8”渭河流域特大洪灾特征及成因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韦凤年 陈刚;《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通过审查[N];中国水利报;2004年
2 水利部副部长 陈雷;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渭河流域治理规划工作[N];中国水利报;2004年
3 石志勇 朱钰欣;渭河流域将关闭73家造纸企业[N];各界导报;2006年
4 记者 项晓光;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挂牌成立[N];黄河报;2006年
5 记者 刘国英;我省安排渭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前期工作[N];陕西日报;2006年
6 王辛石 记者 梁伟;我省江河水库与渭河流域实现统一管理[N];陕西日报;2006年
7 王璐 肖颖 苏辉;我省关停并转渭河流域73家造纸企业[N];陕西日报;2006年
8 岳鸿环邋苏辉 李颖;渭河流域污染严重的56家造纸企业被关闭[N];陕西日报;2007年
9 张琦;我省每年1.5亿治理渭河[N];西安日报;2007年
10 首席记者 张苓;陕西将在渭河流域建成40个污水处理项目[N];中国冶金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洁;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及其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帅;渭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及水循环演变规律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马斌;基于信息技术的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4 张荣华;渭河流域蒸散发特征及水量变化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钰娴;渭河流域产水产沙区域分异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樊良新;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征良;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赵串串;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渭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曹礼梅;渭河流域陕西片降雨特性分析与水资源需求预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海江;渭河流域水沙演变情势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5 杨立彬;基于河流健康的渭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6 刘麟菲;渭河流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
7 陈艳霞;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孙晓丽;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9 陈亚萍;渭河陕西段水体污染评价及控制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飞;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渭河流域产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40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4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