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理性假设辨析
本文关键词:经济学的理性假设辨析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学 理性 利己 最优化 偏好一致性 实证主义 效用最大化 证伪原则 有限理性假说
【摘要】:理性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秉持的最基本的行为假设,然而自从其概念诞生以来,经济学家们对它的理解与解释却众说纷纭。理性的框架应界定为:利己性、最优化与偏好一致性。对理性假设应该采取秉持实证主义思想,维持理性假设的态度与措施;当理论与现实矛盾时,谨慎地适当地扩展理论模型或环境假设,扩展的底限是维持理性的内在一致性,上限则取决于理论的一般性与现实性的权衡。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电子商务链的网上交易信用服务体系研究”(12XJA790002)
【分类号】:F011
【正文快照】: 一、引言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学问,其研究建立在对人类选择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但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其他行为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以理性主义来构建整个研究范式与理论体系的。现代经济学流派众多,理论主张各不相同,但都秉持相同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理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吕保军;;行为经济人的三个基本特征[J];经济学家;2006年05期
2 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3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4 杨春学;经济人的“再生”:对一种新综合的探讨与辩护[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5 陈叶烽;叶航;汪丁丁;;超越经济人的社会偏好理论:一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6 汪丁丁;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J];社会学研究;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德华;西方经济学的实证主义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刘会同;农户的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进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阮守武;张德元;;正确认识现代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大学本科《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基本目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张海峰;;博弈论在中国房地产业税制优化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6 管德华;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建设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曾中秋;;从个体理性到交往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范式替换[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孙诚;周鲁宝;;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与方法论[J];北方经济;2010年22期
9 李军;冯志军;;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构建[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10 王辉;;近20年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演变的启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伟清;张宗益;;贿赂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振宇;;法经济学方法论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5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以《教育与经济》杂志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彭丽芳;储新民;李琪;;现代管理学与经济学、工学融合发展——以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为例[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白永秀;赵勇;;理性、激励机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马涛;肖绣文;;“经济人”与人文关怀[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9 田国强;;从拨乱反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到和谐社会构建——效率、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10 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中国案例与解释(1978—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月媚;世界经济周期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纪操;诺斯、巴泽尔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傅俊华;虚拟团队(VT)激励管理的新视角[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5 侯勇;个人慈善行为的伦理动因及其经济学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熊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方华;演化经济学的方法论探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张丽;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谨宏;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王亮清;电子代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博弈行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纪军;中国的信任结构及其决定——基于一组实验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2 罗之庸;“经济人”的概念与经济学的边界——从帕累托最优谈起[J];经济科学;1999年06期
3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2期
4 林毅夫;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庆祝《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J];经济研究;1995年10期
5 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6 杨春学;利他主义经济学的追求[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7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8 叶航,汪丁丁,罗卫东;作为内生偏好的利他行为及其经济学意义[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9 叶航;汪丁丁;贾拥民;;科学与实证——一个基于“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10 周业安;宋紫峰;;公共品的自愿供给机制:一项实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学科;[N];科技日报;2005年
,本文编号:1252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5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