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科学继承与发展创新

发布时间:2017-12-09 01:1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科学继承与发展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 生产方式 社会结构 三大社会形态 五种生产方式


【摘要】: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既包括关于社会形态划分标准与基本内容的基本原理,也包含一些只适用于世界某些地区与国家社会发展进程的具体结论。我们一方面应当继承其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有关社会形态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应当从实际出发,摈弃某些照搬马克思具体结论的教条化理论,提出新观点与新见解,推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091.91
【正文快照】: 社会形态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历史学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其长期的科学研究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社会形态理论。一、生产方式标准与三大社会形态: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划分的基本原理长期以来,人们划分社会形态通常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恩富 ,周环;关于划分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标志——兼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2 余福智;《盘庚》篇人际关系分析——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的初步思考[J];佛山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3 韩芸;;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4 程恩富;徐惠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与改革[J];赣江经济;1987年12期

5 庞卓恒;;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四次论说及历史哲学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6 刘佑成;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J];哲学研究;1988年12期

7 袁绪程;;关于“经济基础”概念的再认识[J];国内哲学动态;198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论我国农业的结构演化与功能拓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2 刘同舫;;马克思人类解放视域中的社会形态理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景中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石弘;;回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兼与段忠桥、赵家祥二位教授商榷[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5 方松华;姜佑福;;30年来上海关于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述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10期

6 刘新;;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形成原因探析[J];农业经济;2009年05期

7 张洪萍;;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溯源[J];理论导刊;2013年06期

8 于金富;;中国国情与亚细亚生产方式[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9 景中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概述[J];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01期

10 韩庆祥,戚书平;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的历史探索及当代阐释[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韦岚;;变革中的社会与个体——中国社会转型的危机之透视[A];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书平;社会形态演变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态[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刘海春;我国小康社会休闲教育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4 黄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与中国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靖;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政府保障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金英姬;千世峰的《石溪邑的新春》:朝鲜农业合作化运动及其叙事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马彬;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谢晖;宽容问题探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韦岚;社会转型视域下的个体自我认同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10 王雅馨;建国初期牡丹江地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李相军;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3 王焱麒;物本·资本·人本[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张爱飞;社会发展观的演进[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花会;现代社会人的物化问题及其克服[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周芸;新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丹;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中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8 李媛媛;霍尔瓦特社会形态理论探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徐佳;为民理财:中国特色商业银行的本质[D];西南大学;2013年

10 赵旭东;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克忠;;试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关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几个问题的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李冬妮,叶海平;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考[J];求实;2000年07期



本文编号:1268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68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8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