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MRIO模型的中美欧日贸易隐含碳特点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0 06:17

  本文关键词:基于MRIO模型的中美欧日贸易隐含碳特点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GTAP MRIO 国际贸易 隐含碳


【摘要】:基于GTAP8数据库,构建了2004年和2007年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表,测算了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碳排放量,对比了中、美、欧、日各自对外贸易隐含碳特征,分析了中美、中欧、中日双边贸易中的隐含碳特点。结果表明:2004和2007年,中国基于生产端的碳排放高出消费端15%以上,而美、欧、日则低5%左右;中国是隐含碳净出口国,而美、欧、日则属于隐含碳净进口国;中国出口隐含碳最高的前三个行业依次是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和其他制造业;美、欧出口隐含碳最多的行业则是设备制造业、交通业和石化工业,日本的出口隐含碳高度集中于设备制造业。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4XNJ008)
【分类号】:F746;X196
【正文快照】: 弓I言 入产出模型等方法,一些学者对各国商品贸易中的隐含碳净进口和净出口等情况进行了研究[1_3],研究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近百年来气候 发现有相当规模的碳排放隐含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变化的主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 的商品中,且多数的碳排放增量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石红莲;张子杰;;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4期

2 丛晓男;王铮;郭晓飞;;全球贸易隐含碳的核算及其地缘结构分析[J];财经研究;2013年01期

3 陈学妍;王军;;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绿色贸易转型——基于隐含碳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4 王菲;李娟;;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及结构分解分析[J];经济经纬;2012年04期

5 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6 吴英娜;姚静;;中美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研究——基于贸易污染条件的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12期

7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及排放责任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8 闫云风;;中欧贸易碳排放转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9 赵玉焕;李洁超;;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美贸易隐含碳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纪录;;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研究——基于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7期

2 时军;王艳龙;;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碳排放权确认与计量探析[J];财会通讯;2010年25期

3 兰宜生;宁学敏;;我国出口扩大与能源消耗的一项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4 马述忠;陈颖;;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2000-2009年——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5 周浩;傅京燕;;国际贸易提高了中国能源的消费?[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6 姜鸿;梅雪松;张艺影;;基于碳排放权价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评估[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7 熊妍婷;;对外贸易与能源消耗: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贸研究;2011年06期

8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中欧贸易隐含碳及政策启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9 ;Carbon Budget Proposal:A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an Equitable and Sustainable World Climate Regime[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3期

10 ;China’s Export Expansion, Export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晓旭;王英;;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测量方法研究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史贤华;徐明辉;;中国中部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闫云凤;杨来科;;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以CO_2排放为例[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郑志国;;低碳经济:一个非科学概念[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5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6 刘瑞翔;姜彩楼;;从投入产出视角看中国能耗加速增长现象[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7 冯宗宪;于璐瑶;何阳;;碳关税征收情境下的中国产业竞争力变动态势和对策分析[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8 Lin;;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air pollution in the U.S.[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庞军;徐梦艺;张浚哲;闫玉楠;;中美、中欧及中日间贸易隐含碳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朝;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Quadri-Carbon模型构建与情景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黄建;煤炭清单与减排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陈红蕾;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石红莲;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许广月;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郅西娟;低碳经济下的财政政策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李铄;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与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珊珊;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估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卉;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能源消费[D];暨南大学;2011年

6 陈曦;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高海燕;我国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及减排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陈m"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刘婷婷;低碳经济与中国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陈红敏;;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基于结构分解分析的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3期

3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中欧贸易隐含碳及政策启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4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5 许冬兰;;生态环境逆差与绿色贸易转型:基于隐含碳与隐含能估算[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何正霞;;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8 朱启荣;;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_2排放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9 尹显萍;程茗;;中美商品贸易中的内涵碳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

10 郭朝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1273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73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3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