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循环经济 资源可持续利用 废物资源化 资源效用 物质效率
【摘要】: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循环经济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内核不明晰,理论边界模糊,理论研究陷入"漂移状态"和"破碎困境";②资源效用是循环经济理论关注的永恒主题,循环经济的研究对象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与最优配置,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资源效用的衡量标准不同;③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经济",其外延是"社会"和"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的研究范围包括资源节约与社会公平、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研究,但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本身并不是循环经济的研究内容。同时,总结了循环经济理论深化研究的几个方向:①废物资源化的形成机制研究;②同类产品频繁交易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及其治理研究;③生产过剩与过度消费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及其治理研究;④资源效用的度量标准、数学表达及其制度设计研究;⑤物质效率的定量计算研究。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中国西部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分类号】:F062.2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蓬勃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抑或应用研究,均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循环经济被政府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4],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循环经济的各项理论研究仍处于分散状态,没有统一的学科定位和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钟武,毛建素;穿越“环境高山”——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负荷的上升与下降[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12期
2 金涌;冯之浚;陈定江;;循环经济:理念与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01期
3 诸大建;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J];科技导报;1998年09期
4 杨华峰,张华玲;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9期
5 诸大建,黄晓芬;循环经济的对象-主体-政策模型研究[J];南开学报;2005年04期
6 李兆前,齐建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7 国家统计局“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李德水;张为民;;“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6年09期
8 王国印;;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2年01期
9 陈德敏;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兼论循环经济概念的科学运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10 章波,黄贤金;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淑恒;张思梅;陈广州;徐敏;;皖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7期
2 杨永华;胡冬洁;赵峰;;资源生产率视角的循环经济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王媛媛;;发展循环经济——环巢湖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9期
4 李闯;;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的西部地区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5 周慧杰;周兴;吴良林;宋书巧;周世武;;区域生态经济建设指标体系设计与实证[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6 罗斌;曾辉达;李如鑫;;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7 丁新泉;单胜道;何尧军;;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实证分析——以浙江东海岸农业园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8 李杰兰;焦慧元;刘晓乾;吴士锋;;基于熵值法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9 张秋根;魏立安;殷茵;;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10 伏洋;张国胜;颜亮东;李甫;;青海省农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大建;朱远;;循环经济:三个方面的深化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沈满洪;;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来自浙江省的调查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洪传春;张雅静;;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竞争优势分析[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胡淑恒;汪家权;;合肥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估[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段宗志;李大华;;论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燕雪松;;环保理念的升级和转变带来的挑战和机遇[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宋宏强;;发展大农业大循环经济[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徐水太;梁旗;;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矿山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黄英;张才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10 吴丽涵;兰卓;;发展中国循环经济的环境税收制度[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姜宏汝;福建省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张金环;产业层面循环林业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黄明元;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慧娟;基于循环经济的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莹玉;湖北省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培成;养猪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耦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梁勇;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制度完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伟;桂西北喀斯特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及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蔡俊年;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李飞;抚顺矿业集团油母页岩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王宁;“两型社会”背景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万文慧;基于因子法分析的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彦萍;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倩;吉林省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梅,彭昊,曹凤中;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2 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当代生态农业;2002年Z1期
3 陆钟武,毛建素;穿越“环境高山”——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负荷的上升与下降[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12期
4 元炯亮;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保护;2003年03期
5 崔铁宁,朱坦;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分析及建议[J];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05期
6 任勇 ,陈燕平;发展循环经济战略与政策的思考[J];环境经济;2004年05期
7 曹凤中,周国梅;生态全息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年06期
8 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的21世纪大趋势[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年06期
9 诸大建;;循环经济不是垃圾经济[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年03期
10 诸大建;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J];科技导报;199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国梅;冯东方;任勇;;循环经济的核心调控手段:物质流分析与物质流管理[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4年02期
2 叶太平;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切实推进“循环经济”[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6期
3 宋涛;;循环经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4年02期
4 季胤;绿色化学与循环经济[J];化工时刊;2005年01期
5 贾鹏云;左铁镛:循环经济布道者[J];投资北京;2005年04期
6 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吴继刚,周晨;循环经济的“不经济性”[J];学术交流;2005年05期
8 ;学习循环经济知识 做好节约和环保工作[J];科技与经济画报;2005年05期
9 杨凤强;;循环经济:循环和谐企业的基础[J];中国石油企业;2006年06期
10 门红卫;;加快发展我省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华;;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李伟;苏向前;李连强;;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绿色鹤煤[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瑞宝;侯风英;;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研究与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季昆森;;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5 张扬;胡秀英;欧阳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形态问题研究——湖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刘洪新;冯舫女;;加快构建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季昆森;;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循环经济 又好又快建设生态省[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8 诸大建;;在新发展观的平台上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咸阳市循环经济的调查与思考[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10 李婷;段东平;;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生态化研究——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人资环;视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N];江淮时报;2007年
2 乌云斯琴;民进中央:发展循环经济避免“有循环无经济”[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刘键 郑向鹏 滑翔 杨丽萍 刘伟 肖意 陈震;政协委员热议发展循环经济[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张富强邋刘武杰 记者 徐中华;招远构建循环经济链[N];烟台日报;2007年
5 符王润;让循环经济贴近公众[N];广东科技报;2008年
6 记者 涂亚卓邋通讯员 李武汉 莫难;青山循环经济借智“求经”[N];湖北日报;2008年
7 严雨龙;循环经济源于观念“循环”[N];河南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柯士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贵阳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东红;我市以节能减排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驻马店日报;2008年
10 雒晓利;吕梁激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臧漫丹;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周生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王文娟;企业绿色逆向物流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冯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孙育红;循环经济引论[D];吉林大学;2006年
9 冯南平;循环经济的若干运行模式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于励民;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鹏;发展循环经济的手段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刁沙沙;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石油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3 李慧;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张永安;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张龙香;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淑杰;沙河市玻璃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银涛;甘肃省风电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马汝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郭安斌;延边地区循环经济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10 王伟;桂西北喀斯特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及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305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30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