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哲学视野下的制度创新
发布时间:2017-12-20 19:32
本文关键词:经济哲学视野下的制度创新 出处:《湘潭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中国岿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三十年来的改革肇始于一场伟大的制度创新,在制度创新的推动下,进行着一场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制度创新为这场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应于此,我国的理论界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对制度创新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面对制度创新进行反思的文章和专著尚不是太多。本文试图把制度创新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哲学化的研究,力求探索出一个相对一般的制度创新理论。 本文的基本创新尝试,就是把制度创新从各个学科的分散研究中抽象出来,形成一个相对一般的制度创新理论。本文把制度创新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分析研究了制度系统内部的主体、动力、实施机制和系统外部的制度环境、原则、模型等。制度创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制度创新系统要运行,必须要有主体去实施,制度创新的主体可以分为人民群众(个人)、利益集团(组织)和政府(国家),不同的主体进行制度创新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主体之间又相互补充、相互联系。制度创新的启动和运行需要一套动力系统,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制度创新的基本动力,外部的潜在利益是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力,科技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加速器,理论创新是制度创新的理性动力。制度创新要高效运行不能缺少实施机制,提高制度的违约成本是提高制度创新效率的必要手段。制度创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制度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制度创新的空间和边界,改善和优化制度环境对突破制度创新瓶颈具有决定意义。制度创新作为一种客观实践活动,有自己的客观性和历史性。研究制度创新的历史规律和经验,可以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和模型。对这些原则和模型的研究和把握可以提高制度创新的精准度和可操作性。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利器,广泛吸收各学科的成果,特别是利用制度经济学的有益成果,对制度创新进行哲学的反思和概括。但由于本人研究能力非常有限,无论在概括提炼还是深入分析方面都深感欠缺,所以文章的进一步完善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091.3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晏宗新;论制度变迁路径与中国市场的制度化[J];财贸研究;2002年05期
2 柳新元;制度安排的实施机制与制度安排的绩效[J];经济评论;2002年04期
3 马宏伟;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J];经济评论;2003年01期
4 蒋雅文;论制度变迁理论的变迁[J];经济评论;2003年04期
5 伍装;西方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的演变[J];经济学动态;1999年08期
6 史晋川,沈国兵;论制度变迁理论与制度变迁方式划分标准[J];经济学家;2002年01期
7 杨瑞龙;;论制度供给[J];经济研究;1993年08期
8 汪丁丁;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J];经济研究;1995年09期
9 冯鹏志,阮丹生;技术创新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分析[J];理论前沿;1998年16期
,本文编号:1313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313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