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能值分析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物质代谢与可持续发展评价——以甘肃省正宁县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22 22:10

  本文关键词: 物质代谢 能值分析 正宁县 可持续发展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该区既是煤炭资源集中地、辐射能源高值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并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面临着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文中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建立能值指标体系,定量地评价区域的物质代谢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物质代谢的优化措施,以促进西部县域的快速、和谐发展。
[Abstract]:Zhengning County of Qingyang City in Gansu Province is the birthplace of farming culture in China. This area is not only the coal resource concentration area, radiation energy high value area, but also the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a, and ha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Facing the double pressure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is paper uses emergy theory and method, through establishing emergy index system, quantitatively evaluates the efficiency of material metabolism and th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On this basis,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substance metabolism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ountie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6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SH001)资助
【分类号】:F062.2;F224
【正文快照】: 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是靠物质代谢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代谢的推动力,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1]。国内外已有大量学者分别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对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定量研究,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因物质性质不同、能量类别不同、能级差异而导致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盛芳,钦佩;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2 彭建;刘松;吕婧;;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能值分析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3 李加林,张正龙,曾昭鹏;江苏环境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4 严茂超,HTOdum;西藏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年02期

5 李双成,傅小锋,郑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4期

6 夏传勇;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研究述评[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3期

7 杨德伟;陈治谏;倪华勇;蒋莉;廖晓勇;;基于能值分析的四川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8 段晓峰;许学工;;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9 周连第;胡艳霞;严茂超;董孝斌;吴志强;魏长山;;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以北京密云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10 李海涛,廖迎春,严茂超,胡聃;新疆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估[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慧龙,侯扶江;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研究动态[J];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2 唐宁;廖铁军;;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3 陈东景,徐中民;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4 单永娟;;经济系统物质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6期

5 严茂超,李海涛,程鸿,沈文清;中国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的能值分析与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6 陈丽萍,杨忠直;天津市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定量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邓波,洪绂曾,高洪文;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草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J];草地学报;2004年03期

8 戴波,周鸿;喀斯特生态系统区典型县域的能值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3期

9 陆宏芳,蓝盛芳,俞新华,陈烈;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整合分析研究方法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4期

10 隋春花;蓝盛芳;;广州与上海城市生态系统能值的分析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俊;黄琴;李建忠;刘松年;;学术生态初探[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冯庆革;黄冠群;;水泥混凝土环境协调性研究初探[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3 吴泽宁;胡润亭;;水质水量统一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模型体系框架[A];科技创新与现代水利——2007年水利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卞丽丽;周敏;吴全雷;张伯权;;基于能值的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志祥;吴峰;邓南圣;;湖北省化石燃料物质流分析及国际比较[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辛宇;;陕西省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李金平;王志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评估:澳门生态足迹[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陈秋计;刘昌华;王广军;;复垦区生态系统能值分析[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徐艳梅;黎阳;司高飞;;生态变迁视角下的三层次组织演进分析[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尚清芳;张建明;米丽娜;王积锋;;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军;东北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生态空间构建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2 李纪武;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吕玉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耦合及相悖的机理及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董孝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蔺海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和环境资产负债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6 李卫忠;公益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7 杨卫;高技术企业的区域产业生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李冬黎;特种电源技术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9 王灵梅;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10 谭少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波;拉萨市大气环境容量及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方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代全林;茶秆竹生物学特性与丰产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3 王代娣;杨毒蛾个体能量收支动态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朱燕燕;北京市环境-经济系统基于能量的协调发展评估--EMA能值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2年

5 李傅;钢铁工业的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张春艳;公喇嘛乡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分析与生产结构调整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7 贾海燕;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流域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朱国宇;拉萨市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达标控制方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殷彤;拉萨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及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颉鹏;凉州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动态演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陈东景,徐中民;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3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宋升佑;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戴波,周鸿;喀斯特生态系统区典型县域的能值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3期

5 陆宏芳,蓝盛芳,俞新华,陈烈;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整合分析研究方法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4期

6 张耀军,成升魁,闵庆文,黄金川;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7 隋春花,蓝盛芳;广州城市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8 隋春花,蓝盛芳;广州与香港的环境经济能值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9 李占玲,陈飞星,李占杰;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能值分析[J];城市问题;2005年06期

10 周景博;可持续发展度量的计量单位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平南,武玉英,何喜军;区域劳动力转移的能值分析与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S1期

2 张雪萍;郭艳清;张毅;;基于能值分析的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泰来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2期

3 陈春锋;王宏燕;肖笃宁;王大庆;;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方法和能值生态足迹方法的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状态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11期

4 朱显成;杨志;钱X;;基于能值分析的矿产资源效率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甘卓亭;叶佳;马亚兰;周旗;;陕西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6 刘志杰;陈克龙;赵志强;苏茂新;韩艳莉;;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1期

7 葛永铭;陈奕;;基于能值分析的湖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J];河南科学;2011年04期

8 张耀军,成升魁,闵庆文,李红晓;研究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新思路[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9 郑纯辉;赵杰;;内蒙古奈曼旗畜牧业系统能值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10 靳雪艳;朱首军;高美荣;;紫色土区陈家湾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俊莉;;基于能值分析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评价——以榆林实验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杨琳琳;酸奶生产运输凸现监管难题?[N];民营经济报;2006年

2 日报记者 刘丽虹;发展循环经济[N];柳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飞;海洋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刘玉振;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与模式构建[D];河南大学;2007年

3 朱显成;资源效率革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姚星期;基于物质流核算的浙江省循环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易军;基于能值分析的高新区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徐海;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规划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7 张攀;复合产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评价和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斯蔼;生态经济学模型支持下的松嫩平原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文剑;环境压力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赵愈;循环经济模式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瑾;产业生态视角下能值分析方法的运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李莎;基于能值分析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效率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3 孙向宇;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刁丽琼;基于能值分析的重庆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D];西南大学;2011年

5 焦文婷;基于能值分析的庆阳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娟;区域工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恒;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伟平;基于能值分析的榆林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海川;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赵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55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55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3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