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土地隐形流转、福利损失与市场模式选择——一个不对称信息框架下的博弈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31 12:16

  本文关键词: 非农建设用地 隐形流转 福利损失 一体化土地市场 出处:《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构建不对称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和农民的战略选择。认为在单阶博弈中,在政府惩罚力度不足或者惩罚措施难以执行的情况下,农民的最优选择是进入隐形土地市场;在多阶博弈中,如果农民进入隐形市场对政府利益影响较小,采取(进入隐形土地市场,不采取惩罚措施)将是多阶博弈的均衡解;如果农民采取进入隐形土地市场的行动对政府利益的影响较大,采取(不进入隐形市场,不采取惩罚措施)将是多阶博弈均衡解;如果存在沉淀成本,双方采取(进入城乡一体化市场,不采取惩罚措施)将是多阶博弈均衡解。该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是改进社会福利水平的最优选择,应当加强相关制度研究,尽快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由分割向一体化转变,构建规范化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体系。
[Abstract]:By constructing the dynamic game model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the government and farmers. It is considered that in the single-order game, the government punishment is insufficient or the punishment measures are difficult to carry out. The best choice of farmers is to enter the invisible land market; In the multi-order game, if the farmers enter the invisible market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government interests, the equilibrium solution of the multi-order game will be to take (enter the invisible land market, not take punishment measures); If farmers take the action to enter the invisible land market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government, taking (not entering the invisible market, not taking punishment measures) will be a multi-order game equilibrium solution; If there is a precipitating cost, both parties (entering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arket, not taking punishment measures) will be a multi-order game equilibrium solution. The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is.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ed land market is the best choic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ocial welfa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levant system research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from segmentation to integr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Build a standardized market system for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作者单位】: 天津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CJY034) 天津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TJYY07-2089)
【分类号】:F061.4;F301;F224.3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目前,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正在执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即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制、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计划,限制农地过度非农化。然而,上述限制政策的制定并没有考虑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经济发达地区建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永湘,杨明洪;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的创新模式分析与评价[J];国土经济;2003年05期

2 钱忠好;马凯;;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垄断、分割与整合[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3 刘洪彬;曲福田;;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2006年02期

4 唐晓莲;魏清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实施后对城市土地管理的影响及对策——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明洪,刘永湘;压抑与抗争:一个关于农村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2 王成艳;岳茂锐;孔玲;;城乡统筹下的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何忠义;从国际关系期刊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基于近年来《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11期

4 王青;;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考[J];时代金融;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银蓉;胡静;;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经济学解析[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永湘;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论[D];四川大学;2003年

2 周京奎;金融支持过度与房地产泡沫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3 汪振江;甘肃农地征用引发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友安;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流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张娟锋;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的城市间差异及其决定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吉勇;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创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 钟明慧;从伊拉克问题看联合国的国际效力[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筛妮;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产权制度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卫新东;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价格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5 贾娅玲;土地开发权制度的中国化[D];兰州大学;2006年

6 贺国贵;基于保护农民权益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潘荫森;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张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崔庆仙;我国城郊土地制度问题与城乡政区的相关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米柯霖;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蒋省三,刘守英;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经济发展调查[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2 钱忠好;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对现行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3 钱忠好;曲福田;;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4 钱忠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农户层面的经济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5 刘芳;钱忠好;郭忠兴;;外部利润、同意一致性与昆山富民合作社制度创新——昆山富民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制度经济学解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12期

6 刘永湘,杨明洪;中国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与抗争[J];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06期

7 周诚;论我国土地产权构成[J];中国土地科学;1997年03期

8 张孝直!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农村地权的困境[J];战略与管理;200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佑海;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月红;;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城镇建设发展研究——以宁波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黄光洪;;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J];农家科技;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胡盈盈;周丽亚;;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非农建设用地管理研究——以深圳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许海燕;梅昀;张汉江;;耕地利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以柳州市为例[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3 陈银蓉;梅昀;代兵;汪如民;谷晓坤;韩勇;;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4 于雷;周勇;许倍慎;李冀云;李洪涛;;基于AHP-GEM模型的潜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划分方法及应用[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5 武宏文;李世平;;陕西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研究[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建荣;;从违法低效供应到合法高效供应——基于产权视角探讨深圳城市住房体系中的城中村[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学农 郑信;城市化 耕地保护面临考验[N];江淮时报;2006年

2 陈守义;建议开展农村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试点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6年

3 记者  孙家琛;严把六关用好非农土地[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4 记者郄建荣;非农建设用地审查将加强[N];法制日报;2005年

5 张杰、朱晓峰;手中有“粮”市场不慌[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永定县委报道组 刘永良;永定想方设法保证用地安全[N];福建科技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冯杰;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周倩;土地还要继续管紧管好[N];经济日报;2004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董超文 实习生 赵亮;原村民非商品住宅建设有新规[N];深圳商报;2006年

10 董超文 崔霞 李力;深圳用最严格办法管理土地[N];深圳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楚南;城乡结合部非农建设用地理性扩张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绍艳;城乡结合部非农建设用地理性扩张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常淑云;柳州城乡结合部非农建设用地扩张控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4 龚葳;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5 陈秧分;长沙市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李s,

本文编号:1479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79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d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