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均衡到经济复杂性
本文关键词: 经济学 均衡 复杂性 出处:《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对经济均衡理论和均衡分析的概括和评述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复杂性的基本涵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涌现复杂性和演化复杂性,强调了归纳推理以及多主体模型方法在经济复杂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从均衡到复杂性是回归经济本原,提升经济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commenting o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equilibrium and equilibrium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meaning of economic complexity and its main forms of expression: emergence complexity and evolutionary complexity. The importance of inductive reasoning and multi-agent model method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is emphasized. From equilibrium to complex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turn to the economic origin and promote the scientization of economic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7101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7-0089)
【分类号】:F0
【正文快照】: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迅速发展,现代经济学已形成一门规模庞大、分支众多、体系严谨的学科.作为一个精致自洽的逻辑系统,均衡分析一直是现代主流经济学规范性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1-2].然而,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均衡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并不意味均衡分析为经济研究方法的终结形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冬艳;;再议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2 孔强;;为什么会有经济哲学[J];企业家天地;2004年12期
3 龚幕财;;一般均衡与无套利均衡比较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严维石;;创业决策的行为经济学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邓聿文;;林毅夫:一位传奇学者的庙堂之路[J];中国中小企业;2011年07期
6 黄维芳;;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4期
7 张松柏;;自由均衡价格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J];庆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8 陈柳钦;;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唯实;2011年06期
9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综述[J];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10 耿长娟;;官僚制批判研究的经济学视角[J];领导科学;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炼成;;也谈“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卢新德;;新形势下经济学研究的创新[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宣文俊;;关于经济学研究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的思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4 李宏伟;;技术转移:经济学视角与哲学视角[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张佑林;;以人为本——经济学研究的必然归宿[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蔡继明;;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八大误区[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7 王晓林;;“科学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框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8 王玉];;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20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9 彭学农;;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人的问题及其缺憾[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兵;杜鹏;张恺悌;;老龄经济学:计量标准和经济状况分析[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义平;与时俱进的中国经济学研究[N];人民日报;2009年
2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曾康霖;经济学研究须努力寻求突破[N];人民日报;2009年
3 徐庆超编译;伯南克:改革和经济学研究将缓和危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夏业良;经济学研究需要规范[N];经济参考报;2001年
5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翻译:辛志明;改造我们的经济学研究[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刘国光;经济学研究的立场[N];光明日报;2011年
7 李文溥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我的经济学研究创新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李坤;用电脑提高经济学研究效率[N];光明日报;2007年
9 袁东;只因人类贪欲永无止境[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何秉孟;当今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误区[N];北京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明霞;西方理论福利经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2 徐怀礼;灾害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贺卫;寻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1998年
4 马姗伊;经济人的行为动机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5 韦倩;人类合作行为与合作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杨慧玲;劳动协作及报酬递增[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陈新锋;生存成本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刘汉全;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批判[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李微微;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钱立火;《资本论》与唯物史观[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故新;经济浪漫主义的现实呼唤[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内在结合[D];河南大学;2007年
3 刘伟丽;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4 张蕊;西方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变迁[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海军;由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引发的对经济学科学性的探索[D];苏州大学;2009年
6 刘健;概论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红梅;马克思交换理论的经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永平;信任问题的经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李为;发展幸福导向的中国知识经济[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王永生;试析《资本论》与数学方法的运用[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3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8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