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再生产的动态最优模型——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解说
本文关键词: 动态最优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 消费跨期替代 出处:《经济科学》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扩大再生产体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雏形。本文从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出发,把资本积累引入资本家偏好,使用动态最优方法重新构建了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增长理论体系,讨论了该体系实现稳定增长的基本参数条件,包括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两大部类可变资本之比与时间贴现率之间满足严格的参数限制条件,最为关键的是较高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本文的数值分析表明,这些参数条件的满足是严苛的,容易产生对稳定增长路径的偏离,这恰恰蕴含了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Abstract]:Marx's expanding reproduction system is the embryonic form of modern wester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model. This paper introduces capital accumulation into capitalists' preference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of expanding reproduction. Using dynamic optimal method,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Marx's economic growth theory system of expanding reproduction,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parameter conditions for stable growth of this system, including surplus value rate and organic composition of capital. The ratio of variable capital and the time discount rate of the two major categories satisfy the strict parameter restriction condition,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high consumption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The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fulfilment of these parameters is harsh and prone to deviate from the path of stable growth, which implies the cyclical nature of economic fluctuation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economic crisi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2XJC790006)“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动力系统研究: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资助
【分类号】:F091.91;F061.2
【正文快照】: 一、引言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范式是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其基准框架为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进而发展成为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与新新古典综合模型并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资产定价问题的研究中。总体上,西方经济学中的动态一般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汉龙,冯宗宪;基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杨天宇;;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一个现代阐释[J];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3 杨继国;马克思经济学“辩证均衡”理论体系初探[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金沛;李林;;经济学建构思想的纷争与“科学主义”的渊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2 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3 徐延辉;经济社会学百年历程简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4 狄仁昆;“社会主义市场”存在论——对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合理性问题的哲学思考[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高国顺,陈国秀;收入差距、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马凤娣;企业家理论与主流经济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吴东育;党对“三农”问题的历史认识与反思[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肖殿荒;劳动价值论研究的三个课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许云霄,秦海英;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视野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J];经济科学;2003年02期
10 王万山,伍世安;马歇尔后的价格机制理论的发展述评[J];经济评论;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晖;数理经济学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顾保国;企业集团协同经济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陆静;基于流动性的证券价格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5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孙蓉;中国商业保险资源配置论——机制设计与政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8 范肇臻;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尹益洙;中国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静;涉农经济组织融资信用与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华;我国转轨时期货币需求的建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2 曾中秋;经济人假设述评及其超越[D];西北大学;2003年
3 李畅;优化供给治理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徐志e,
本文编号:1488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8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