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法的计算错误与价值的历史转形过程
本文关键词: 斯拉法 马克思 价值转形 劳动价值论 出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斯拉法试图直接从商品生产的某种数量关系来得到一般利润率和(生产)价格,而如何看待斯拉法的方法,一直以来就是考验各路学者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水平的试金石。通过对斯拉法的两个数值的全面分析,指出了其计算错误,否定了斯拉法的方法,而且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给予了阐释与解答,并展现了价值转形的历史和逻辑的过程。
[Abstract]:Slavat tries to get the general profit rate and price directly from a certain quantity relation of commodity production, and how to look at Slavat's method. It has always been the touchstone of scholars' understanding of Marx's theory of labor value.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wo values of Slavat, the author points out its calculation error and negates the method of Slavat. Moreover, it explains and answers from the angle of labor value theory, and shows the historical and logical process of value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国外劳动价值论‘新解释’最新发展研究”(12BJL002)的阶段性成果(薛宇峰主持)
【分类号】:F091.348.2
【正文快照】: 斯拉法(Sraffa)在其著作“Production of com-modities by means of commodities:prelude to acritique of economic theory”[1(]中译本《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①中,试图直接从商品生产的某种数量关系来得到一般利润率和(生产)价格,从而撇开被马克思完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爱忠,刘凤根;罗纳德·米克经济学思想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3年12期
2 沈华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和“斯拉法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年05期
3 斯特法诺·佩里,水金;新价值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张峻山;斯拉法的价格理论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比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5 沈志求;对庇·斯拉法的价格决定论的探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6 乔瓦尼·马采蒂,陆象淦;剥削真的过时了吗?[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郭熙保;斯拉法标准商品理论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7年05期
8 刘迎秋;斯拉法的价格决定模型及其借鉴意义[J];南开经济研究;1989年05期
9 ;胡代光学术成就简介[J];江汉论坛;2001年09期
10 崔丕胜;关于斯拉法的“标准商品”(读书笔记)[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赵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种新阐释——理想和现实的结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世祯;;在《资本论》写作过程中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德海;;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黄文忠;;关于马克思“8倍于本人劳动”的论述——怎样界定多元所有制经济结构中的起始点资本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6 王岩;;马克思《资本论》中科学发展观探讨[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回归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的整合研究(提要)[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8 蔡秀玲;;马克思的“中间阶层”思想与改革开放后中国“中间阶层”研究[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邹东涛;;马克思的竞争理论之我见[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夏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消费异化的运演逻辑——与鲍德里亚的一种对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宫希魁;重温马克思的“流动人口”说[N];经济参考报;2009年
2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孙亮;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火”了马克思[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步德迎;萨缪尔森与马克思的经济学[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解保军;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探微[N];光明日报;2006年
5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李惠斌;对马克思关于“私有制”、“公有制”问题的再解读[N];北京日报;2008年
6 李华芳;与马克思一起对话亚当·斯密[N];东方早报;2010年
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卢周来;福特,马克思,中国经济学家[N];中国经营报;2008年
8 胡为雄;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的论述(中)[N];学习时报;2009年
9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陆晓光;在“商品”与“细胞”之间[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记者 徐磊;重读《资本论》找“危机”出路[N];苏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黎永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徐祥军;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与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赵辉;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市场动态[D];南开大学;2009年
7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8 赵建;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朱富强;博弈、协调和社会发展[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10 李晓冬;所有权内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格日勒图;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邓军;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杜长征;马克思恩格斯第三配置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柴秀波;马克思的“劳动”与“实践”概念辨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高惠芳;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城乡关系问题[D];兰州大学;2008年
6 于雅;经济人和经济发展—批判与反思[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7 谢冬华;论马克思的经济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伟;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启示[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9 唐丽芳;马克思财富观的哲学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赵锦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89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8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