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发展的始动力
本文关键词: 两型社会 萌动 初始动力 消费和生产的矛盾 出处:《求索》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消费是"两型社会"萌动起点。它是人类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实现与满足过程,其中孕育着"两型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学的视域中,消费是人类的首要活动。"两型社会"消费和生产矛盾运动的逻辑过程包含两个环节,其间充分展示消费和生产矛盾运动。消费和生产的矛盾作为初始动力推动"两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Abstract]:Consump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wo-type society". It is the realization and satisfaction process of human physiological needs and social needs, in which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of "two types of society" is gestated in the field of anthropology. Consumption is the primary activity of human beings. The logical process of the contradictory movement of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in a "two-type society" consists of two link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is the initial motive force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wo-oriented society".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研究”(08GZD029)
【分类号】:A811;F091.91
【正文快照】: “两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和特定阶段,具备社会的一般特征和共同品格。其发展动力不是简单的动力源,而是一个动力系统。考察和分析“两型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必须讨论“两型社会”发展的初始动力。如果以汽车相比,“两型社会”发展的初始动力相当于汽车的启动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碧云;;社会进步视野中的“两型社会”[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物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钱广荣;;道德悖论研究的实践转向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黄华彪;李学功;黄云明;;论韦伯的理想类型理论及其在宗教研究中的运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陈新夏;;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哲学对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万资姿;;符号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符号概念[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6 赵江飞;;对于人类“形上本性”的理论表征——从人与哲学的关系论哲学境界何以存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王志刚;探析概念的辩证本性[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倪志安;;论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苏祖荣;;生态文明视域下当代哲学的生态转向——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哲学与当代哲学比较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朱智贤;有关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几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王福革;;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研究[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4 鲍宗豪;;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求理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5 李建明;朱亚宗;;爱因斯坦与皮亚杰认识论思想之比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桂起权;;“辩者21事”之解读——分析性理性要与辩证理性相结合[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7 顾祖钊;;新理性主义与中国文论建设[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欢;超越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陆云;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生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李志英;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子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汪明进;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的构建及其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其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玉;论马克思新世界观对于西方传统哲学的超越[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晓燕;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本比较[D];河南大学;2011年
6 齐雪芹;“三型社会”视域中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金琰;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宗岱;论社会发展的利益驱动规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姚兴强;中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孔德瑞;当代大学生信仰体系教育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天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科学发展——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波;魏思文;丁玲;王龙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6期
2 金立槟;;建设“两型社会”的法律保障体系[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吴勇;;对高校“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视角[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25期
4 肖建华;;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5 廖小平;孙欢;;两型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逻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杨梅芳;高波;;武汉城市圈和谐文化建设初探[J];长江论坛;2008年06期
7 李牧;关帅锋;;“两型社会”构建中的政务公开问题探究——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视角[J];理论月刊;2009年06期
8 吴勇;;两型社会建设与高校“环境法学”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3期
9 王小双;焦跃华;;两型社会视域中的湖南汽车产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J];湖湘论坛;2010年02期
10 李珞山;;建设两型社会须着力去除官本位意识[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江霞;;消费模式与两型社会建设[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朱高儒;;古镇旅游发展的初始动力探析——李庄为例 周庄作比[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邓德胜;黄翌;;加强营销创新 构建“两型社会”[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战平;;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SWOT分析[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瑞;;浅析两型社会建设中都市农业的功能——以长株潭为例[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邓晓宇;李贤毅;;通信运营商应对武汉“1+8”城市圈信息化服务分析[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7 戴静;;浅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甘瑁琴;赵婷婷;;两型社会背景下湖南省特色农业构建区域品牌的探讨[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吴慧英;;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标准化战略构想[A];纪念第39届“世界标准日”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陈敏;彭善枝;;循环经济与“两型社会”——以武汉市青山区循环经济试点为例[A];2008年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常征;“扬子江经济圈”萌动[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2 张洪斌;电信2002:商机萌动[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朱凌波;房地产基金悄然萌动 [N];中国建设报;2002年
4 张瑾;债市正在萌动中[N];江苏经济报;2001年
5 记者 支林飞;移动商务商机萌动[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6 张晓峰;兵临城下战千七[N];证券日报;2004年
7 华新;中国体育产业在萌动[N];江苏经济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胡春民;TCL萌动渠道变革?[N];中国电子报;2002年
9 李峰;空调业萌动有偿服务[N];中国质量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蔡定平;萌动中显身手[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新平;“两型社会”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胡斌;两型社会视角下工业园区建设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罗梅健;“两型社会”建设中人力资本需求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朱庆葆;抗拒与变迁[D];南京大学;1992年
5 徐本鑫;“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胡伏湘;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辉;“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8 赵新娥;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振;非政府组织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功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谢强莲;两型社会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张笑;长株潭两型社会科技政策体系的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何玉身;“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湖南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卢于明;两型社会背景下利川城乡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李静芝;“两型社会”背景下株洲市南部三县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邓昭俊;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殷莎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巍;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周俐;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茶陵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90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90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