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金融危机形成机理述评

发布时间:2018-02-08 20:41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金融危机 实体经济危机论 金融化危机论 新自由主义危机论 出处:《天府新论》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广泛地探讨研究此次危机的根源和形成机理,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实体经济危机论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长期的生产过剩或利润率持续下降。资本主义金融化危机论主张,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金融化的危机。新自由主义危机论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实质是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模式的体制危机,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Marxist economists at home and abroad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root caus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risis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different levels, and formed rich research results. The root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lies in the long-term overproduction of the real economy or the continuous decline in profit margin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s essentially a crisis of capitalistic financialization. The neoliberal crisis theory holds that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s essentially a system crisis of the capitalist neoliberal model.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宇伟;;从马克思的《资本论》看美国的次贷危机[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2 大卫·科茨;;目前金融和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的体制危机[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3 张宇;;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道路[J];经济学动态;2009年04期

4 齐昊;;国外马克思主义视角中的美国金融危机[J];教学与研究;2009年08期

5 张俊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与当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J];教学与研究;2009年10期

6 赵峰;;新自由主义与当前的经济危机: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9年12期

7 毛德儒;;当前资本主义危机的马克思理论解读与现实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05期

8 朱安东;尹哲;;长波理论视野中的美国金融危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4期

9 张丰兰;;垄断、新自由主义与金融危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5期

10 顾钰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阐释金融危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天;;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J];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12期

2 杨慧玲;;信用的发展与资本主义演进[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3 陈享光;袁辉;;现代金融资本的积累及其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4 肖潇;;以经济矛盾的层次性探析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萍;李三平;;金融危机视域下“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当代价值[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2期

6 曾伟;;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理论反思与现实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0年12期

7 周思成;;欧美学者近期关于当前危机与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问题的争论[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10期

8 刘晓辉;罗文东;;国际金融危机中新自由主义面临的冲击和挑战[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杨青龙;;为什么发生金融危机——文献中的五类假说[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陈斯佳;;基于新自由主义视角分析次债危机的深层原因[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慧玲;;信用的发展与资本主义演进[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丽丽;丁荣;胡红安;;马克思《资本论》经济危机理论与当前世界经济危机成因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作云;;《资本论》与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质——兼论国内学界关于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实质问题的分歧[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牛文俊;战后美国利润率长期变动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吕志燕;经济危机成因新解:资本扩张性与资本控制力的矛盾[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刘兴赛;虚拟经济、制度嬗变与政府规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6 艾尚乐;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易旭明;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D];上海大学;2011年

8 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丰雷;经济金融化背景下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莫纯政;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的马克思主义解读[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伟平;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孙建国;国家与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D];吉林大学;2010年

3 赵明;新自由主义与美国金融危机关联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贺华;金融危机根源的系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方胤;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楚笙;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霸权及国际格局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慕华;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周鹏程;国际金融危机对湖南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韩朝辉;试论信用对金融危机的影响[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军英;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克崮;;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2 戈拉德·A·爱泼斯坦;温爱莲;;金融化与世界经济[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7期

3 格·R.克里普纳;丁为民;常盛;李春红;;美国经济的金融化(上)[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6期

4 克里斯·哈曼;嵇飞;;次贷危机与世界资本主义危机[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7期

5 尼克·比姆斯;范春燕;;资本主义的世界性危机和社会主义前景[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11期

6 刘振;;廖子光谈中国如何应对美元霸权和美国金融危机[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11期

7 李民骐,朱安东;新自由主义时期的世界经济[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07期

8 贾根良;;评佩蕾斯的技术革命、金融危机与制度大转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2期

9 蒋志芬;;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8年01期

10 刘辉锋;长波理论研究述评[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N];东方早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书云;刘昱;刘晓英;;世界金融危机的实质及我国反危机措施的思考[J];海派经济学;2009年04期

2 王辰;;金融危机的反思——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比较分析视角[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3 本刊评论员;;继续面对金融危机挑战的一年[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1期

4 胡祖六;;金融危机的三个误读[J];竞争力;2009年12期

5 逯进;陈阳;郑立民;;金融危机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J];城市;2011年05期

6 齐树峰;;团购:金融危机“成全”的好生意[J];黄金时代;2009年08期

7 花海军;;对金融危机成因认识的两大误区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8 韩改玲;朱春山;;金融危机对体育产业的影响[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9 ;北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研讨会[J];经济纵横;2011年08期

10 闵子洋;;浅议全球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秀贞;;青岛国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做法与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2 管晓华;;浅谈海事机构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岐山;;浅谈金融危机对碳酸镁市场的影响[A];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钙镁盐分会镁盐生产与发展研讨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8年

4 谢石生;;金融危机下广州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杰;;经济高速增长下的流动性过剩与金融危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毕研勤;;我国制造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7 孙涛;;应对金融危机应进一步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田辰山;;金融危机与文化问题[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9 刘明山;;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10 关景灵;;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转“危”为“机”的对策研究[A];广西服务企业年问题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植春;国际市场面对金融危机的应对经验[N];上海证券报;2005年

2 记者 李学军;布什将把危机岂止留给下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金融危机拉升英工党支持率[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记者 程瑞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解决之道[N];金融时报;2008年

5 强兴华;美国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及其它[N];金融时报;2008年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范建军;不应夸大美国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影响[N];证券时报;2008年

7 新华社记者 薛凯 李亚彪 李伟;“金融危机的寒意中,我们仍有信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求伯君:网游是金融危机的避风港[N];证券日报;2008年

9 商报记者 扈明 韩哲;金融危机下的新节俭生活[N];北京商报;2008年

10 宋时飞;1859 1929 2009[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颖;金融危机政府救助:理论与实践[D];辽宁大学;2010年

2 杨公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应对策略及效果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建红;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汪洋;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牟晓云;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庆皓;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理论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卓琳;金融危机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罗经华;金融危机与产业均衡[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维红;国际贸易网络中金融危机跨国传播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斌艳;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马鲜鲜;金融生态视角下的美国金融危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岳瑛;金融危机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09年

4 吴俊宏;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孙小津;金融危机收入分配效应的国际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怡洁;21世纪初阿根廷债务金融危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然;金融危机中政府救助行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周睿;G20的崛起与作用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杨丽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就业问题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石文景;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社会政策体系构建[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96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96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7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