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也谈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构筑——兼与丁霞、颜鹏飞教授商榷

发布时间:2018-02-08 23:20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唯物史观 逻辑体系 中国经济学 出处:《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马克思从整体结构上研究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经历了五篇计划——六册计划——四卷体系逐步的推移过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要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和中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严格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中国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和逻辑体系构筑本身,也是长期的发展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Abstract]:Marx's "two great discoveries" turned socialism from utopia to science.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 studied the logic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 from the overall structure. It has gone through a gradual process of five plans-six volumes plans-four volumes system.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is a developing theory, and it should b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persistence. There is a strict difference between "returning to Marx" and "developing Marx" in foreign Marxist economics and "upholding Marxist economics" and "developing Marxist economics" in China.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theory of logic system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c system itself, it is also a long-term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annot be accomplished overnight.
【作者单位】: 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4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江;杨继国;;王亚南对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及其启示[J];经济学家;2011年09期

2 谭晓军;;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3 孙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伟大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04期

4 ;北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研讨会[J];经济纵横;2011年08期

5 张建刚;彭五堂;;“北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第一次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8期

6 彭五堂;张建刚;;“北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第一次研讨会综述[J];管理学刊;2011年04期

7 李增刚;刘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与新政治经济学结合[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丁晓钦;;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访青年经济学家孟捷[J];海派经济学;2009年03期

9 张建刚;彭五堂;;北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第一次研讨会综述[J];经济纵横;2011年08期

10 刘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比较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鸿烈;;唯物史观生产力范畴三题[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蓥伯;;第四讲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精义[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3 戴武堂;;论强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程明俊;;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松龄;黄玉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辩证关系[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朱奎;程恩富;;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渊源与发展[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肖文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创新[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雷菁;洪灏;;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学领域内的指导地位[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9 张存刚;田彦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人”及应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何炼成;;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景源;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价值观[N];济宁日报;2006年

2 程恩富;日本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动态[N];人民日报;2004年

3 吴友军 姜大云;应该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研究[N];学习时报;2006年

4 陕西省社科院 胡义成;跳出两极化误区 回归“生产力价值论”[N];社会科学报;2006年

5 卢周来;何谓“穷人的经济学”[N];北京日报;2005年

6 鲁鹏;生产关系能否生成生产力[N];北京日报;2005年

7 余永龙;第二个难解之结:关于“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N];国际商报;2004年

8 贾华强;实践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新要求[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9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程恩富;经济学现代化须适应社会发展形势[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胡培兆;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几点看法[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钱立火;《资本论》与唯物史观[D];复旦大学;2004年

2 索红;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宏伟;资本效率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廖小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经济公正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正军;吕振羽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唐昭霞;论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4 王春晓;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发展历程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李健;马克思精神生产的功能维度[D];河南大学;2007年

6 秦亚冰;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7 柏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相互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苏会敏;工业劳动方式变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9 姜海波;《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概念[D];清华大学;2006年

10 张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内在结合[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96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96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