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以来产业互动思想演进研究
本文关键词: 工业革命 产业互动 思想 演进 出处:《生产力研究》2011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产业互动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论题,对产业互动思想演进进行总结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工业革命以来,产业互动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三阶段的演进过程,分别是产业分立发展的产业互动思想、产业交叉发展的产业互动思想和产业融合互动思想,每一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研究重点和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差别的理论观点。此外,通过对不同时期产业互动思想的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三种逐次发展的产业互动理论框架。
[Abstract]:Industrial interaction is a prominent topic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ummarize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interaction. The thought of industrial interaction has gone through a three-stage process of evolution, namely, the idea of industrial interaction, the idea of industrial interaction and the idea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Each stage has different research emphases and theoretical viewpoints, which are related to and obviously different.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interaction thought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ree successive industrial interac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s can be concluded.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07&ZD024)
【分类号】:F06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丹;;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的产生机理与分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2 马云泽;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及启示——以美、日为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罗文,马如飞;产业融合的经济分析及其启示[J];科技和产业;2005年06期
4 马健;产业融合与融合产品的需求增长——基于修正的Bass模型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5年02期
5 芮明杰,袁成,胡金星,聂子龙;我国流通企业赢利模式的创新研究[J];当代财经;2005年07期
6 雷小清;;信息化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J];当代财经;2006年08期
7 陈柳钦;;产业发展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8 王建军;;四川省工业化的重点:信息化带动的制造业[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9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10 赵峰,魏成龙;创新扩散、创新群集机理分析及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国华;周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促进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A];山东省首届服务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选[C];2007年
2 蔡美香;;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发展[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青;本地电信的管制与竞争[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杨雪;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科技需求与科技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李世朗;结构重建与中国基础产业的规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5年
4 胡琦;增长循环中的衰退与转型[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陈晓南;创业投资与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D];四川大学;2005年
6 尹莉;竞争性垄断市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余东华;转型期中国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周斌;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郭俊华;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敏;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明霞;基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我国服装信息服务平台现状及其核心内容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3 刘超;安徽省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彭丹丹;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垄断形式的虚拟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何晖;武汉产业集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夏春;产业融合下的企业运营模式变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7 束菊萍;试论饭店产业融合及其程度测量[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8 戴江涛;产业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印信息产业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汪建;网络环境下的企业成长与管理约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杨家平;中国啤酒产业演化与企业战略行为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2 刘霞辉;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3 钟韵,闫小培;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5年03期
4 王廷惠;一般均衡理论批评:时间、知识和企业家的角度[J];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肯堂;产业互动、城乡相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J];天府新论;2003年01期
2 李伟庆;;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J];今日科苑;2010年16期
3 谢友先;承农启工 产业互动——对农业大县建设工业园区的思考[J];市场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4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5 宣文;;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6 张蕊;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制度选择——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5年02期
7 赵泽洪;刘北卿;;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效应的系统分析[J];商业经济;2008年19期
8 钱书法;崔向阳;刘志国;;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彭亮;;产业互动模式的背景及其现实因应[J];改革;2010年10期
10 王改性;;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产业互动问题研究[J];求索;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量;;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整合[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龙登高;;工业革命制度创新的比较研究:国际学坛的新视角[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3 杨小凯;;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而不在西班牙发生?[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吴季松;;对北京城市交通问题的建议[A];北京城市规划与交通——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第二次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池亮;池体荣;余异;;创新花式线产品新天地[A];第十三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陇菲;;文艺? 复兴?[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7 孙久文;;中国现在的发展都是科学和民主不断发扬光大的结果[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8 李小萍;张学东;;科普、经济与生活小康的内在关系[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皇甫晓涛;;伦敦的雾与北京的风——都市人类学与生态人类学的生态回归与文化重构[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林鸿溢;;纳米技术可能引导一次新的工业革命[A];全国第二届总线技术与测控系统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碧红;拓展援建平台 在产业互动中实现共赢[N];四川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柯丽生 通讯员 高友裉 蔡国友;靖江镇产业互动富民有术[N];农民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刘宏奇 高坡 李仲勋 潘朝晖 马薇 浦敏琦 唐传虎;市场与产业互动的“财富密码”[N];新华日报;2009年
4 记者 孔芒;一瓶酒 让城乡交融产业互动[N];四川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守帅 实习记者 唐泽文;成都经济区:产业互动 区域共赢[N];四川日报;2011年
6 记者 赵向南 徐补生;学习先进经验 深化产业互动[N];山西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余祖江;云计算如“工业革命”般袭来 颠覆性改变需过安全关[N];通信信息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红;亚太须开展新“绿色”工业革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李新宽 张淑秋;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古代中国[N];吉林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白明云;以援建为纽带促进凉山德阳产业互动开放发展[N];凉山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民;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谷延芳;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济时;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方式与条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郝枫;中国要素价格决定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5 滕晓铂;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6 王晓焰;18-19世纪英国妇女的生活和工作状况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王非;国民经济的人文内核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赵亚奎;协调失灵,,技术抵制与贫困陷阱[D];复旦大学;2009年
9 郭金龙;金融复杂系统演进与金融发展[D];辽宁大学;2006年
10 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工业化考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项凤靖;戴·赫·劳伦斯对工业革命的回应[D];浙江大学;2004年
3 赵志会;中俄产业互动合作新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陈翔;英国的早期现代化与社会保障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姜丽丽;德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廖前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宁;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下层女性角色的社会转型[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9 吕异颖;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模范工厂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谢琨;半心半意的解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14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1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