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8-02-23 16:53

  本文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经济与生态的关系 出处:《学术月刊》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发生发展至今已有整整二十年的历史。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当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可持续发展的时候,实质上他们谈的经常不是一个概念。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虽然在政策层面得到广泛引用,但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解释却存在着重大的理论分歧。理论上的含混影响了发展实践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方向、强度和质量。事实上,从可持续发展概念进入学术研究视野以来,经济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和政策思考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国际研究者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不同于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它要构建一个包括生态规模、分配公平、经济有效的新的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发展。综合二十年来国际上有关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在研究视角、微观、宏观、开放、政策等五个方面,与新古典经济学存在差异,并超越新古典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对于中国当前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政策意义。
[Abstract]: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a full 20 years. A closer look shows that as people talk more and more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ssence, they are often not talking about a single concept. In particula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lthough widely used at the policy level, But there are major theore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mbiguity in theory affects the direction, intensity and quality of the transition from development practic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nc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tered the field of academic research,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policy think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conomics. In the view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s is different from the mainstream neoclassical economics, which should include ecological scale. New economic theory of distributive equit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to guide development. Synthesizing the mai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the econom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econom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micro, macro, op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olicy significance to the current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稳态经济理论的低碳竞争力研究”(批准号711731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绿色经济研究”(批准号71391230036)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中国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研究”(批准号11AZD102)
【分类号】:F06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伯特·U·艾尔斯;孙舒宁;;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与前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05期

2 刘国平;张云;;碳排放与福利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软科学;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爱婷;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福利增长的经济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珊宏;民生指标体系构建下的经济发展水平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郭丽萍;基于环境效能分析的绿色GDP核算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大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管理的生态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区别和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J];经济学动态;2009年11期

2 杨永华;胡冬洁;诸大建;;新古典框架下的循环经济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杨永华;胡冬洁;诸大建;;新古典框架下的循环经济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4 朱富强;;经济学数理化倾向及其原因探析[J];学习与探索;2009年03期

5 张庆伟;;劳资关系的涵义:三种不同的经济学解读[J];当代经济;2007年11期

6 惠宁;霍丽;;试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7 董保行;;我国房地产市场与价格的经济学探讨[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9年06期

8 任晓;;微观价格调整的成本:一个理论回顾[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杜传忠;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创新力作[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10 任保平;;经济发展成本、经济主体行为与制度安排——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种新的经济学解释框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大伟;王子彦;;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析与比较[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豆建民;;分享企业剩余:人力资本的间接定价机制[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刘树君;;经济学数学化的哲学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方时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生态经济学发展的前沿和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赵晖 张亚东;优化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结构升级[N];中国冶金报;2008年

3 中央党校 杨英杰;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建设应成为我国的投资重点[N];上海证券报;2009年

4 国家行政学院 宋劲松;解决新型“民工荒”问题不能盲从西方就业理论[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钟茂初;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04年

2 张翼飞;城市内河生态系统服务的意愿价值评估[D];复旦大学;2008年

3 段建强;基于分工理论的运输行为演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华佳;上海城市拆迁补偿机制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2 谭琦;巴巴拉·伯格曼关于劳动市场歧视的研究综述[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孙斐;演化范式下中国自主创新导向型公共科技管理制度及框架思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农敬萍;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侯发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经济增长[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6 赵成美;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挑战与取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崔楚;地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赵诗;资本配置效率评价及资本逐利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26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26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6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