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排污权的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本文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排污权 生态补偿标准 出处:《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江西鄱阳湖流域即"五河一湖"为研究对象,利用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赣州、吉安、宜春、抚州、上饶等10个沿流域主要城市的人均GDP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连续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关系模型并计算出污水排放理论与实际的差值,获得各城市超标排污权或未使用的排污权,通过人均工业废水排量与人均工业总产值之间的效益关系确定排污权价格,算出各个城市相应的补偿或者受偿金额。结果表明,2009年南昌、新余、赣州、吉安、宜春、抚州等城市使用的实际排污权大于理论的排污权,理论上应当要付出的补偿资金分别为152亿元、9亿元、103.8亿元、114.9亿元、7亿元和23.2亿元;景德镇,九江,鹰潭,上饶4个城市的实际排污权要小于理论排污权,理论上应当获得补偿资金分别为31.7亿元、55.6亿元、102亿元和68.9亿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对策。
[Abstract]:Taking the Poyang Lake Basin of Jiangxi Provinc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using Nanchang, Jingdezhen, Jiujiang, Xinyu, Yingtan, Ganzhou, Ji'an, Yichun, Fuzhou, The panel data of GDP per capita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per capita for 9 consecutive years in 10 major cities along the river basin, such as Shangrao,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relational model and to calcul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wage discharge. To obtain excess or unused emission rights in various cities, and to determine the price of emission rights through the benefi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 capita industrial waste water discharge and the per capita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2009, Nanchang, Xinyu, Ganzhou, Ji'an, Yichun, Fuzhou and other cities used more actual emission rights than theoretical ones. Theoretically, the compensation funds that should be paid are 15.2 billion yuan, 900 million yuan, 10.38 billion yuan, 11.49 billion yuan, 700 million yuan and 2.32 b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the actual emission rights of Jingdezhen, Jiujiang, Yingtan and Shangrao four cities are smaller than the theoretical emission rights. In theory, the compensation funds should be 3.17 billion yuan, 5.56 billion yuan, 10.2 billion yuan and 6.89 b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the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Poyang Lake basin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研究重大招标课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指数及跟踪评价研究”(2011ZD01) 江西财经大学跨学科创新团队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研究”(2010TD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及空间选择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412611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例”(12&ZD213)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凡斌;;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究进展及中国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齐恒;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3 马莹;;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5期
4 虞锡君;;构建太湖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09期
5 杨丽韫;甄霖;吴松涛;;我国生态补偿主客体界定与标准核算方法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年01期
6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09年08期
7 段靖;严岩;王丹寅;董正举;代方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中成本核算的原理分析与方法改进[J];生态学报;2010年01期
8 杨光梅;闵庆文;李文华;刘璐;荣金凤;吴雪宾;;基于CVM方法分析牧民对禁牧政策的受偿意愿——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J];生态环境;2006年04期
9 张冠坤;侯黎明;朱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筹资方式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2年06期
10 钟瑜,张胜,毛显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鄱阳湖区为案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YEH Yu-min;智颖飙;路战远;郭喜;王再岚;Emmy Komada;;中美在城市水源地供水过程中生态补偿的差异性(英文)[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丹君;万军;吴秀芹;;区域尺度生态服务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3 汤明;钟丹;;主体功能区视阈下鄱阳湖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4 范雅君;张银龙;蔡邦成;;我国生态补偿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5 褚艳玲;吴锋;胡晓婉;;深圳市水源保护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6 唐增;徐中民;武翠芳;刘建国;;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最小数据法及其在民勤的应用[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7 杜英;王安;李建伟;;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1期
8 谭映宇;刘瑜;马恒;张雍;;浙江省生态补偿的实践与效益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5期
9 曹素珍;郭淑青;巩红冬;马海财;曹建军;;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补偿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14期
10 许振成;叶玉香;彭晓春;周广飞;;流域水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的思考——以东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方斌;杨叶;郑前进;吴金凤;;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生态价值研究——以江阴市和兴化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杨道波;;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构建初探[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3 赵爽;;水资源利益公平分享法律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满昌;;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权益保障问题——以洱海“三退三还”政策为例[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艳丽;王磊;张文Oz;张士萍;王红丽;付小花;乐毅全;;互花米草控制技术对湿地土壤有机碳保留、汇聚能力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许振成;叶玉香;彭晓春;周广飞;;流域水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的思考——以东江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7 梁燕;;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研究——以珠江流域为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8 胡续礼;张e,
本文编号:1536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3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