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国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分享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2 17:07

  本文选题:低收入 切入点:低收入群体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在构建一种基于收入分布的福利损失函数基础上,利用CHNS 1988~2008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分享及其地区差异状况进行了测度,并从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和物价水平3个方面对分享状况进行了因素分解。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增加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分享能力和份额,但其分享到的收入份额近年来有被收入不平等和物价上涨因素抵消的趋势;同时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对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分享有较大影响。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a welfare loss function based on income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income sharing of rural low-income groups and their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by using the CHNS survey data of rural households from 1988 to 200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can automatically increase the sharing ability and share of low-income groups in rural areas to a certain extent. However, its share of income has been offset by income inequality and rising prices in recent year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income sharing among low-income groups.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0YJA91000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13020)
【分类号】:F0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兵,胡宝娣,赖景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2 冯星光;张晓静;;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规模变动相关性研究——来自北京市城市居民的经验数据[J];财经研究;2006年04期

3 马晓河;对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4 林伯强;中国的经济增长、贫困减少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5 万广华;张茵;;收入增长与不平等对我国贫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Immiserizing Growth in Expanding Economies" in China's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9期

2 朱永华,付慧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3 李翠锦;;新疆农村贫困的测度及其变动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4 庞永红;王芳芳;刘有斌;;新时期我国农村“增长性贫困”的预防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5 康立荣;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张炜;我国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7 齐福全;;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实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申付亮;曾鸿;朱红菠;;基于农村收入调查的中国农村贫困与收入不平等测度[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高云虹;刘强;;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城市减贫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1年12期

10 胡兵,胡宝娣,赖景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卢现祥;徐俊武;;公共政策、减贫与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基于1995-2006年中国各省转移支付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2 国锋;;上海经济增长与城市贫困关系问题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黎斌;魏立华;;城中村村民与外来低收入租客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深圳市新西村老屋村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丽;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馨月;基于收入变迁的城镇居民乘用车需求演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易爱军;我国国有林场贫困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梁捷;寻求一致的公平理论[D];复旦大学;2010年

7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李虹;中国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贫困与生态资本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张怀雷;城乡统筹视域下的财政支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董经政;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晶;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戎天美;我国教育发展对贫困变动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汤群群;我国低收入阶层财税援助政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磊;劳动者收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5 尚海鹏;大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赵飞亚;试论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1年

7 韩风磊;甘肃省农村贫困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田立军;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绩效评估[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玉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贫困现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任婷;经济发展视角下新疆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玲;转型国家贫困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讨论[J];管理世界;1998年06期

2 魏勇,俞文华;中国转轨时期居民收入差距、贫困与增长问题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4年01期

3 巫宁耕,史举;发展中国家反贫困问题的思考[J];经济学家;1999年03期

4 林伯强;中国的经济增长、贫困减少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5 王雨林,黄祖辉;影响转型期中国农村贫困率指标的因素的分解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1期

6 童星,林闽钢;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7 李实古,斯塔夫森;八十年代末中国贫困规模和程度的估计[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立鑫;关于向计划经济转型动力的经济学解释[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2 李中伟;发展中的收入分配:U型假设[J];经济评论;1991年02期

3 王志伟;曾祥;;基尼系数变动背后的相对收入流动[J];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4 ;转型期的非亲贫制度[J];董事会;2010年12期

5 张耀辉;;十年改革中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和问题[J];当代财经;1991年05期

6 吴静潮,李秀琴;西方经济学的平等效率观[J];理论与现代化;1994年11期

7 屈锡华,,王海忠;减少贫困的经济增长:模型构造与政策选择[J];经济学家;1995年05期

8 纪玉山;库兹涅茨倒U理论质疑[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3期

9 赵勇;;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与缩小当前社会贫富差距[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本刊评论员;;关注“穷人经济学”[J];中国中小企业;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望;;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百才;;教育与收入分配:文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朱殊洋;;基于马克思框架的考察:工资增长战略的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力军;欢乐的经济,和谐的社会[N];财会信报;2006年

2 杜辉;论“后富机制”[N];北京日报;2003年

3 乔其兴;公平促进效率[N];国际金融报;2003年

4 李闻;功能收入分配和规模收入分配[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卓九成;为人民利益代言[N];陕西日报;2007年

6 左小蕾;推动共享性的经济发展[N];民营经济报;2007年

7 庄振华;一条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如何认识和处理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 如何认识和解决一些垄断行业的收入显著高于其它行业这个问题?[N];学习时报;2003年

9 董小麟;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揭示[N];浙江日报;2003年

10 朱裴;商人眼中的“穷人经济学”[N];北京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建军;论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吕宗耀;消费餍足性假设下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辉;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市场动态[D];南开大学;2009年

4 姜雁斌;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包容性发展促进机制及其对社会满意度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左金隆;按生产要素分配相关理论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2 彭剑春;约翰·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02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02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7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