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凯恩斯主义货币金融理论及其新进展研究
本文选题:后凯恩斯主义 切入点:货币金融理论 出处:《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经济学领域中一直存在着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我们在学习、研究、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时,应该首先关注主流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所具有的前沿性、综合性、通俗性以及实践性使得其主张的理论与方法在当今的经济学界备受推崇,这也是“主流”为何能成为“主流”的原因。但是,我们在关注主流经济学的同时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非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世界是多元的,经济学理论也是呈多样化发展的,对于同一经济问题各个学派提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解释是非常正常的。正如约翰·希克斯①所言:经济活动过程就像是一座房子,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理论结果。主流经济理论虽然居于主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它对所有经济现象都具有完美的解释力,此时,非主流经济学就成为了一个有力的补充来帮助我们更加完善地认知真实世界的经济运行。从理论发展方面看,对于非主流理论的关注也有利于我们把握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全貌,使西方经济理论更好地为我所用,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指导。 在当今的经济学理论流派中,新古典综合派是当前主流经济学派的代表。“新古典综合”这一概念于二战后由萨缪尔森提出,他将新古典主义理论同凯恩斯的思想结合在一起。由于在这种综合的体系里凯恩斯主义学说已经被纳入到新古典主义的一般分析框架,故就其基本的理论特征而言,当今的西方经济学主流实际上就是新古典主义传统。新古典主义主张市场拥有自动调节机制,自由的市场能够自动解决失业、经济衰退等问题,同时反对政府干预。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当代西方一个主要的非主流经济学派。这一经济学派形成于战后50年代,主要的思想导向是反对将凯恩斯主义学说与新古典主义学说的综合,主张摈弃新古典传统,恢复古典主义传统。后凯恩斯学派继承了凯恩斯在《通论》中的理论传统,继续强调有效需求,并且对原有的凯恩斯主义理论进行了改进与发展。本文立足于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其货币金融理论旨在提出一种全新的理念,它强调货币的内生供给以及利率的外生性,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坚持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理念,从多个角度对新古典理论中主张的自由市场理念提出批判。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主张对于“别无选择”②这个说法是一个有效的更正,它为抨击主流思想及其紧缩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替代意义的可行性政策。 本文就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做了广泛深入的跟踪性研究,旨在系统梳理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最新进展。本文主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第一,究竟什么是后凯恩斯主义货币金融理论,其基本内容如何,具有哪些非主流特征;第二,后凯恩斯学派一直强调自身反对新古典的特征,那么这一特征它的货币金融理论方面体现的如何,它与新古典理论还存在哪些藕断丝连的地方;第三,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从其他非主流学派当中借鉴和汲取了哪些理论营养;第四,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在自身坚持的方法论基础上又产生了哪些新的贡献,同时对现实发生的金融危机又有怎样的解释和建议。 从上面几个问题出发,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思路如下: 本文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第1章:导言。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2章: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包括后凯恩斯主义者对货币定义及职能的讨论,内生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关于内生货币供给和利率决定的适应主义以及结构主义方法,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等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基本内容。随后,文章对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中体现出的非主流特征进行了总结,突出了其对抗新古典经济学的特性。 第3章:后凯恩斯早期货币理论综述。在这部分,本文对后凯恩斯学派主要奠基人的早期货币理论进行了考证,包括对明斯基,卡尔多,戴维森,罗西斯,罗宾逊和卡恩早期文献的考察和梳理。本文考察的结果发现,这些后凯恩斯学者所认定的先驱者们,其理论思想也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些学者最初都是成长于主流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背景之下的,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地对主流理论产生了质疑。通过对这些学者早期文献的考察,我们发现明斯基,卡尔多,戴维森以及罗西斯这些原先认为的后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实际上并不能称之为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创立者,在他们的著述中或多或少地都残留着正统理论的痕迹,就此我们对后凯恩斯货币理论奠基人的问题有了新的解答。而罗宾逊和卡恩的货币理论可以被看作是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的基石和出发点,特别是卡恩有关货币理论的文献通常为研究所忽略,而正是他们二者同主流理论决裂得最为坚决,也最为彻底。 第4章:后凯恩斯货币理论与其他学派的比较。在这部分,本文将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同其他学派的相关理论加以比较,主要同新古典理论、循环学派货币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以及奥地利学派的信用货币周期理论进行了对比。其中,同新古典理论的比较最为深入和详细。从这种比较中,我们不仅仅是要考察后凯恩斯理论同新古典理论之间的差别,我们更需要看到作为非主流的货币理论,其理论根源仍然是来自于主流理论的,或者说后凯恩斯货币理论想要同主流理论决裂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目前后凯恩斯学者们所能做的工作只能是先从外围慢慢去修正去“蚕食”主流理论的领地,想要推翻或者重建它则是非常漫长的任务。至于同循环学派的比较,我们大可将其视为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一场寻根之旅。两个学派属于近亲关系,或者说后凯恩斯货币理论中关于货币流通的相关部分是来源于循环学派货币理论的,只不过由于这个学派主要是由一些法国和意大利的学者发展起来的,不属于经济学核心国家的范畴之列,不容易被世人所关注罢了。对于后凯恩斯同新凯恩斯理论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做了概括性的分析,比较了一下两个学派在宏观货币理论以及货币政策方面存在的异同点。通过后凯恩斯学派同奥地利学派的信用货币周期比较,我们看到了两个学派在不确定性以及时间问题上的相似性,但二者关于政府职能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奥地利学派坚决反对不必要的政府干预,而后凯恩斯学派主张政府应积极主动的干预经济,而且认为政府干预总是不够。 第5章: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若干最新研究进展。在这部分,本文考察了后凯恩斯在一些货币金融理论具体分支方面的进展。这一章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我们对后凯恩主义利率决定理论进行了考察和追踪。在传统意义上,后凯恩斯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存在着两个对立的分支,即水平主义和结构主义,原先有学者认为二者是截然对立的。但在本文的论述中我们会看到水平主义和结构主义观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最新的文献表明,有后凯恩斯学者将两者的差异归结为所使用的时间维度不同,水平主义对应着短期分析,而结构主义对应着长期分析。我们可以把前者看作是后者的特例。 其次,在这一章的第二部分内容中,我们对当前十分流行的新共识宏观理论进行了批评,后凯恩斯主义并不认同在新共识理论中盯住通胀率的政策目标,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不同的应对建议。在这一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对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模型化最新进展进行了追踪分析,从而使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到该假设的最新发展,论证了利率、利润率、储蓄倾向等因素对明斯基提出的企业三种融资方式整体和局部的影响,使我们对该假说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 第6章:次贷危机的后凯恩斯视角阐释。在这部分,本文对近三年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进行了后凯恩斯主义视角下的全新阐释,分析了危机发生的表层原因、以及各个学派对于根本原因的探讨,重点内容则是用后凯恩斯学派主张的根本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解释了次贷危机,论证了次贷危机是对明斯基不稳定性假说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验证。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也提出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带来的理论以及实践上的启示和意义。 最后一章,也即第7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对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其尚且存在的若干不足,同时也阐述了其对于研究我国经济问题的借鉴意义。同时在这一章的最后也指出了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本人今后努力的方向。若试图用区区十几万字的篇幅梳理一个学派理论近二十年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希望本文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引起世人对主流经济学教材之外的学派和理论引起重视。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091.348;F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银;;北海银行鲁南分行的创建及其发行的鲁南地名券[J];中国钱币;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锋;李山林;;分币市场退出 货币管理的理性选择[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2 魏志勇;;论假货币分类与假货币鉴定的新技术[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3 王璐;杨阳;;后危机时代之经济危机理论再阐释:明斯基的视角[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4 王泰初;;论标识纹记在西汉五铢钱中的职能——兼论“赤仄五铢”钱制[A];西安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5 刘伟;;凯恩斯管理货币理论评述[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何天明;岳冬青;;辽代货币管理机构浅谈[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7 张国英;;根治假币泛滥 重在源头打击[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陈强;;从“物物”到“纸币”的跳跃——对蒙古统治者货币观念上转变的分析[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赵志华同志在全区打击制贩假币犯罪联合行动电视会议上的讲话[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10 周世敏;;对“盛世修史”的认识——在安徽省钱币学会二代会上的学术报告[A];钱币文论特辑(第二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博士 温建宁;稳健:货币管理回归常态必然逻辑[N];上海证券报;2010年
2 周芙蓉;央行着手研究网上货币管理办法[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赵何敏;加强电子货币管理力度[N];经济日报;2003年
4 刘晓静;台推两岸货币双向开放[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黄继汇;应调整投资组合应对通胀[N];中国证券报;2008年
6 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外汇策略师 陈得能;安全资产今安在[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7 郭振海;切实履行基层央行货币管理职责[N];金融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郑晓舟;任志刚:人民币存款增长无碍港元地位[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孙t;网游网吧产业再受十四部门严控央行首发网游虚拟货币管理意见[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厦门大学教授 胡培兆;抑制通货膨胀与货币管理[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亮;后凯恩斯主义货币金融理论及其新进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邓大悦;现代国库职能与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张秀莉;南京国民政府发行准备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唐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刘雅然;中国利率市场化及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超;1935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改革[D];南开大学;2011年
7 徐颖莉;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的多元演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何运信;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焕明;“凯恩斯主义”盛衰演变与西方经济周期的互动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静;论我国假币防范的制度建设[D];湖南大学;2009年
3 张峥;后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的比较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苏玉;基于ADL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5 黄泽淼;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7年
6 程杰;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7 郑艺超;中央银行票据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贾丹;中国货币数量变化与产出变化动态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坤;制度型内生货币下流动性过剩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10 张金云;货币基本问题的重新梳理[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5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0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