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巴黎手稿》的双重异化批判和马克思新经济学逻辑的孕育

发布时间:2018-03-13 22:38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异化劳动 出处:《哲学动态》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日本学者望月清司对《巴黎手稿》研究中,提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包括"异化劳动"和"交往异化"的双重内容,并开展前者向后者过渡的逻辑研究。望月清司提出的两个异化的观点是对的,但是摒弃了生产方式内在运动的矛盾原理和阶级斗争理论,把马克思唯物史观单纯地归结为对"市民社
[Abstract]:In his study of Paris manuscripts, Japanese scholar Wang Yueqing put forward that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includes the dual contents of "alienated labor" and "aliena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carry out the logical research of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former to the latter. The two dissimilation viewpoints put forward by Wangyue Qing Shi are correct, but they abandon the contradictory principle of the internal movement of the production mode and the theory of class struggle. To sum up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imply as "Citizen Society"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价值学与经济哲学研究所;
【分类号】:A811.2;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东,刘军;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外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刘宗碧;;对望月清司关于“自然的异化”观点的分析[J];哲学动态;2011年09期

3 韩立新;;评日本的“早期马克思论争”——兼论《穆勒评注》对重构马克思异化论的意义[J];哲学研究;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立新;;《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1期

2 韩立新;;《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研究[J];现代哲学;2007年05期

3 韩立新;;评日本的“早期马克思论争”——兼论《穆勒评注》对重构马克思异化论的意义[J];哲学研究;2010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江太;许丽;;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J];今日科苑;2009年02期

2 舒玲;;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郭翠兰;;异化劳动与主体能动性[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杨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启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5 沙光学;;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及当代意义探析[J];传承;2009年06期

6 李永亮;;马克思“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7 关锋;;劳动解放: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理据[J];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高乾胜;;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历史演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张一兵,仰海峰;马克思异化劳动范式的湮灭轨迹[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04期

10 宇海金;;马克思主体概念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2 孔润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伦理学意义[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张奎良;;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年[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雯雯;赵华朋;高礼增;;浅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自由的关系[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7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8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9 张玉琛;;浅论马克思的社会观及其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吕国辉;朱浩;;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小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振闻;工业文明与人的生存[N];学习时报;2010年

2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3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4 朱立元;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徐觉哉;马克思之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7 记者 晓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在巴黎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伍俊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N];学习时报;2007年

9 华东师大哲学系 潘德荣;谁在制造马克思?[N];社会科学报;2003年

10 高放;马克思不是这个意思[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海英;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统观[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5 侯志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6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9 周宏;理解与批判[D];南京大学;2002年

10 常江;马克思的历史观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禚丽华;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4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6 秦怡红;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8 宋强玲;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爱国;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看全球化[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义桂;马克思理论观探析[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08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08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