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价值视角下的价值转形
本文选题:社会必要劳动 切入点:占有价值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价值先转化为占有价值,再转化为生产价格,这才符合历史进程。社会产品的总占有价值大于总价值,它不同于总生产价格,但由商品的占有价值决定的商品交换比例同生产价格决定的交换比例完全相同,这样,占有价值概念可以为理解生产价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Abstract]:The value is transformed into possession value and then into production price,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he total possession value of social products is greater than the total value, and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total production price. 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commodity exchange determined by the occupied value of the commodity is exactly the same as that determined by the production price. Thus, the concept of possession value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duction price.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分类号】:F01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志国;马克思“价值转形”的对称不变性解法[J];经济评论;2003年05期
2 单许昌;;经济学价值论转向的内在逻辑——基于精神现象学的解读[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刘长庚;韩雷;;市场经济的性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劲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审视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黄海阳;;发挥优等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3 刘伟,黄桂田,李绍荣;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王明友;高度科学抽象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鲜明特色[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晏智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论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的经济学价值论基础[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方复之;关于高等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冯增强;关于股票期权激励经济实质问题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年12期
9 王静华,刘儒;对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年20期
10 张萍;班锦;;浅谈价值论视角下的GDP增长与经济发展[J];才智;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戴达远;;价值理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周宇;;从尊重马克思原创思想的角度谈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罗雄飞;;如何理解马克思转形理论的内在逻辑?——评鲍特凯维茨的转形模型[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4 逯建;;论经济学的主观化及其历史意义[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2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吕宗耀;消费餍足性假设下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彭清华;高校扩招的经济社会贡献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李明踊;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夏芸芸;我国企业劳资收入分配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庄三红;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刘卫东;产权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10 董振华;创新劳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芮永锋;舟山群岛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1年
2 尚航;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3 孙懿;探析经济危机的本质[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籍景花;太原市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5 王虎林;关于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再认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滕建华;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思考[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赵锦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8 曾照宝;基于策略理性模型的集装箱港口网络规模结构均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9 宁亚春;知识经济下按贡献分配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10 王敏杰;以经济哲学为导向的油气工业技术经济评价——以新场气田开发调整方案为例[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叶航;西方经济学效用范式的逻辑缺陷[J];经济学家;2003年01期
2 肖三蓉;许媛媛;马荣;王挺;;“开端”之论:康德与黑格尔的对话[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3 刘长庚;;论企业的联合产权制度性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王志国;一种用迭代方法计算的人为价格[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2年02期
5 刘长庚;韩雷;;企业内层级收入差距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一个整体演进分析的框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坚白;关于以生产价格为基础改革价格体系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1986年02期
2 蒋万里,蒋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的几个问题——一评姜启渭先生的第二含义总量社会必要劳动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03期
3 赵峰;;生产价格的成因、基础及其现实意义[J];经济经纬;2006年02期
4 漆琪生;;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范畴——与杨坚白等同志商榷[J];学术月刊;1964年12期
5 张兴昌;;也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价格[J];经济纵横;1986年02期
6 王振贤;马克思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形成[J];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7 朱钟棣;;评国外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者转形问题上的几种观点[J];学术月刊;1991年03期
8 张旭初 ,贾植园;生产价格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范畴——与姜启渭同志商榷[J];江汉论坛;1982年01期
9 郭世勤;;生产价格是商品经济中的社会必要劳动[J];经济研究;1983年11期
10 蒋玉珉;论价值转形理论中的总计二命题——对鲍特基维茨批判的批判[J];江汉论坛;198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金华;;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2 张瑛;屠晓东;;对剩余价值形成问题的几点认识[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3 洪灏;;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朱奎;;转形问题:一个动态分析框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光远;;第十讲 资本主义之谜[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6 沈德仁;;论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沈德仁;;论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承明;;论劳动价值、剩余价值和公共价值的演变与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汤在新;;关于建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思考[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10 丁堡骏;;劳动二重性学说与实物量关系体系——关于新李嘉图主义的一个批判性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发期货总经理 肖成博士;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的市场机制[N];期货日报;2009年
2 黄铸;“劳动三分论”好[N];人民日报;2001年
3 李惠斌;剩余价值的社会主义分配[N];学习时报;2001年
4 张海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须坚持生产价格理论[N];经济参考报;2003年
5 谢琦;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范畴[N];湖南日报;2002年
6 杜光;切勿鱼目混珠[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7 朱敏;剩余价值索取权[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李军利;走出误区 突破盲区 更大程度地把经济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N];乐山日报;2009年
9 乌杰;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N];经济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陈挺;利润及利润最大化[N];中国农机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刚;产权的社会化选择与公有制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2 陈宝;资本·现代性·人[D];复旦大学;2007年
3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D];武汉大学;2003年
4 曹彦生;马克思资本理论与西方资本理论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一妍;《资本论》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7 孙彪;李嘉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评述[D];吉林大学;2010年
8 朱云平;《资本论》转型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华侨大学;2012年
9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奕;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下的财产性收入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梁翠平;从劳动价值到剩余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郭艳倩;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09年
4 王涛;资本有机构成对平均利润形成的实际影响[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5 魏森杰;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6 郑伟;论《资本论》核心概念的辩证转化[D];河北大学;2009年
7 李接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范冬梅;马克思经济学时间观的当代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薇;资本扩张性的理性思考[D];新疆大学;2009年
10 韩全枝;马克思的资本概念[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34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3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