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现状与前瞻
本文选题:发展经济学 切入点:中国经济学 出处:《改革与战略》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并被《光明日报》列为2010年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五大进展之一。的确,对于涉及多学科的人的发展经济学而言,其发展确实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参与。身为企业家的牛彦,长期关注中国文学和经济学的发展,他曾在《华夏纪实》发表了《21世纪初中国作家处境》和《21世纪初中国经济学家处境》,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2010年,牛彦在亲历了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之后,对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且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以一个"非研究学者"的身份对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等问题与编辑部人员进行了探讨、交流,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形成中国经济学的一个学派是人的发展经济学未来的目标,在定位选择上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已经集聚马哲和中哲学者参与研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吸纳西哲学者的参与。对于正处于"撒网"阶段的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而言,其发展必须以跨越社会学为起点进行跨学科研究,形成集马哲、中哲和西哲为一体的研究队伍,以促使人的发展经济学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诚然,牛彦先生所提及的部分观点虽值得商榷,但作为一家之言,其对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刊特此将其刊发,以求得关注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指正,并展开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促进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Abstract]:As a new discipline, the development economics of human beings has become a key research field in Chinese economic circles, and has been listed as one of the five major advances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hinese economics by Guangming Daily in 2010. For a multidisciplinary human development economics, its development really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s and scholars. As an entrepreneur, Niuhiko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economics. He published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Writer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economis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in the documentary of China. After attending the second seminar on human development economics in China, Niu Yan showed great interest in the study of human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it. And as a "non-research scholar", he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goal of human development economics with the editorial staff, exchanged and put forward his own unique views. The formation of a school of Chinese economics is the future goal of human development economics, which should pay equal attention to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itioning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economics of Chinese people who are in the stage of "casting nets", the development of it must take the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leapfrogging sociology, so as to form the "horse and horse philosophy". The research team of Zhongzhe and Xijue are one to promote a mo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economics. It is true that some of the ideas mentioned by Mr. Niuhiko are open to question, but as a word of the family, It still has positiv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economics. We publish it in order to get the atten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economics of human beings, and to carry out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discussion.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evelopment economics.
【分类号】:F06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书推荐[J];领导文萃;2010年01期
2 ;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预通知[J];改革与战略;2010年01期
3 毕诗成;;中国经济学家真能给华尔街“上课”吗[J];IT时代周刊;2010年Z1期
4 ;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浙江大学召开[J];经济学家;2010年02期
5 本刊编辑部;;陈志武:经济学并未完全在中国建立起来[J];创新科技;2010年01期
6 厉以宁;李扬;刘元春;何志毅;;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专家演讲稿(一)[J];当代财经;2010年01期
7 ;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预通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1期
8 ;2009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经济增长信心充足 结构调整任务艰巨[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0年02期
9 ;第一届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奖学金评奖公告[J];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10 ;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预通知[J];改革与战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海;;喀斯特贫困山区生态建设的系统研究——《毕节宣言》的生态经济学解读[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2 翟立功;;生产力研究的第二次飞跃——《生产力学》序Ⅲ[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孙海鸣;;序[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4 高帆;;体制转型—结构转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及其引申含义[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周秦;;基于二元结构理论劳动力转移动因验证的可持续城市化对策[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顾益康;;浙江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绩效、经验与理论分析[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7 程明俊;;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崔向阳;;新时期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式和内容的创新[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军;;制度与经济发展:中国的经验贡献了什么?[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10 ;提词[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宁;世界银行: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复苏将放缓[N];国际商报;2011年
2 马相东 王跃生;从刘易斯拐点看“腾笼换鸟”[N];人民日报;2011年
3 徐光木;让农民融入城市还是就地市民化[N];贵阳日报;2011年
4 记者 姜煜;世行预测今年全球GDP增速3.3%[N];北京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柏晶伟;周天勇描画中国道路路线图[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6 李丽纯;关注“人的发展经济学”[N];学习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洁;逼退陆克文的矿商之手[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王政武 改革与战略杂志社;建立人的发展经济学成为必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叶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孔门理财学》——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的百年始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记者 谢建晓 冯芸;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郑召开[N];河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聪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宋金鹏;货物运输发展方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赵亚奎;协调失灵,技术抵制与贫困陷阱[D];复旦大学;2009年
4 焦兴旺;大国经济及其战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阮建青;基于产业集群模式的农村工业化萌芽与成长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刘慧玲;中国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蒋锦洪;经济发展中的人本诉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姚洪斌;新农村建设的一体化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利洁;东乡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杨冬民;城市贫困: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珊珊;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杨炯;人口流动视角下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旭宏;中国模式的内涵和意义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强;贵州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产业对策[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5 李粤;广东省城市经济差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胡华明;浙江省庆元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骆希干;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自主创新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毛惠青;中印经济实力对比——现状与趋势的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王闪闪;试论斯密经济学自然哲学的研究方式[D];苏州大学;2009年
10 韩霞;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46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4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