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自组织系统的研究
本文选题:现代技术 切入点:自组织系统 出处:《吉林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20世纪70年代,自组织理论研究开始兴起并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创造的新方法和新的科学思想,为研究现代技术进步协调自然生态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更为广阔的视野。本文在研究传统技术系统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自组织理论的新视角,把自组织理论运用到对现代技术系统的研究中,运用系统研究方法、耗散结构研究方法及协同学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现代技术自组织系统的结构、运行机制、功能及其构建方式,尤其对现代技术自组织系统中处于中观层次的子系统演化过程的自组织性和混沌性、技术创新与现代技术自组织系统演化的协同机制以及创新是怎样通过现代技术自组织系统结构的演变并转化为经济增长的问题都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并找出了企业现代技术自组织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Abstract]:In the 1970s, the study of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began to rise and became a new subject. It created new methods and new scientific ideas to coordinate the balance of natural ecology for the study of moder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provide a new and broader perspectiv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system, takes a new perspective from the theory of self-organization.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modern technology system. 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modern technology self-organiz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 by using system research method, dissipative struc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synergetic research method. Functions and their construction methods, especially for the self-organization and chaos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subsystems in the meso-level of modern technology self-organization system,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modern technological self-organizing system evolution and how innovation is transformed into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technological self-organizing system structure are all studied innovatively. The problems of modern technology self-organization system are foun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6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永彬;;现代技术在土地整理与复垦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2 朱宁;;浅谈现代技术驱动下图书馆的变革[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3 王俊生;徐国栋;薛瑞华;;生物教学中各种媒体的巧妙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2期
4 黄艳;;印度橡胶局组织大众交流计划[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1年06期
5 李金齐;张静;;返魅:低碳技术的转向及其哲学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魏道培;;未来传媒谁最“酷”[J];新经济;2000年11期
7 ;致富天地[J];农产品加工;2011年08期
8 王晓林;;市场经济复杂性的挑战——华尔街金融危机所凸显的新古典范式窘境[J];海派经济学;2009年04期
9 张兆翔;曹文智;;技术进步与人的异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2期
10 胡贤女;金英燕;;创建现代农业 发展农业经济[J];现代农业;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红茹;;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梅岩;陈卫东;杨先蓉;;全球化影响下的地域文化与本土建筑[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孙娥;丁安伟;;中药饮片质量评价方法及技术平台的建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丽平;;统一分类是突破地方文献发展瓶颈的关键[A];新世纪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水灿;;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交融下的信息检索技术[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3年
6 高波;;现代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韩秀成;;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档案管理方式的变革[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炎钊;;现代技术与经典方法相结合的精密高程测量[A];2006年浙江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论文评审和讨论工程测量发展趋势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周万海;;提高教师现代技术教育素质 适应现代教育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王健;;现代技术伦理规约的制度安排[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庆云 涂辉 石进;推广现代技术 提升农业品位[N];岳阳晚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仇颖欣;拓宽销路 研发精品 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元素有机结合[N];黔南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冀卫平;嫁接传统与现代技术[N];山西日报;2004年
4 记者 汪涛;利用现代技术跳出统计作统计[N];中国冶金报;2004年
5 记者 池波 通讯员 张亮;礼泉600万元引进现代技术维护校园安全[N];咸阳日报;2010年
6 安徽省地勘局332地质队 郑述平;注重现代技术与传统理论的结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徐峰;现代技术与中药发展[N];医药经济报;2000年
8 徐峰;现代技术与中药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9 徐峰;现代技术与中药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慧 光;利用现代技术 铸造中药精品[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亚俊;现代技术自组织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才华;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黑龙江省城市系统演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刘佰龙;群集智能理论及其在多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董炀斌;多机器人系统的协作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唐扬斌;虚拟计算环境下的组信誉与激励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常俊胜;虚拟计算环境下基于信誉的信任管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许斌;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自由曲面自组织重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赵金晶;域间路由系统自组织特性及关键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陈岩;蚁群优化理论在无人机战术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臣;论现代技术负效应的表现形式、根源及对策[D];广西大学;2004年
2 路涛;海德格尔视野下艺术对现代技术的拯救[D];山东大学;2010年
3 韩晓燕;论现代技术支持下的中学数学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钟志东;技术发展与社会治理变革[D];南昌大学;2008年
5 陈文珍;现代技术的伦理审视及调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鑫;论现代技术的本质[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皓东;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集群系统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8 文富军;重庆市璧山县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9 别应龙;技术自主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童旭;法本质的系统观[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46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4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