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生产率的潜在改进空间——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视角
本文选题:碳生产率 + 潜在改进空间 ; 参考:《资源科学》2015年06期
【摘要】:碳生产率水平不仅依赖于CO2排放量本身,而且取决于利用各种要素的经济产出能力,但鲜见有文献从CO2减排和GDP提升的双重角度深入探讨碳生产率的改进空间问题。鉴于此,本文以中国29个省份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估算了我国各省份的碳生产率潜在改进空间,并从外部环境、内部管理和随机偏差角度将该潜在改进空间分解成6种效应。结果表明:1趋于改良的碳生产率潜在改进率在样本期的均值高达69.15%,CO2内部管理效应和GDP内部管理效应是构成碳生产率潜在改进率的主要成因,但CO2外部环境效应和GDP外部环境效应是碳生产率潜在改进率波动的主要诱因;2碳生产率的总外部环境效应和总内部管理效应在趋于优化,但后者在绝对水平和优化幅度上,均滞后于前者的改良进程,特别是GDP内部管理效应甚至呈现了恶化趋势;3各省份内部管理水平与超效率水平并非完全一致,部分省份的高碳生产率水平主要受惠于先天优良的外部环境。基于此,各省份在制定碳生产率提升计划时,应根据各自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具体措施及路径安排。
[Abstract]:Carbon productivity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emission of CO2 itself, but also depends on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economic output, but rarely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CO2 reduction and GDP increase the depth of carbon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space.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Chinese 29 provinces in 2003-2012 years of data samples to estimate the provinces China's carbon productivity potential space for improvement, and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random deviation angle the potential improvement space is decomposed into 6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carbon productivity potential improvement ten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period of the sample mean rate of up to 69.15% CO2,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effect and the GDP effect is composed of internal management the main cause of the potential carbon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rate, but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O2 effect and GDP effect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the main cause of carbon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potential volatility; 2 of the total carbon productivity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Effect and total effect i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tends to be optimal, but the latter in absolute level and optimize the amplitude, improving the process are lagging behind the former, especially the GDP internal management effect and even presents the trend of deterioration of the 3 provinces; the level of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super efficiency is not exactly the same level, high levels of carbon productivity in some provinces mainly benefited from with excellent extern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is, the provi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productivity promotion plan, should be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paths of their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management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i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业务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JY00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C20B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301070) 中国社科院重大招标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研究”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计划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江苏省青年社科英才培养计划
【分类号】:F124;X1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翠香;;山西省医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经济师;2014年02期
2 沈能;王艳;王群伟;;集聚外部性与碳生产率空间趋同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3 吴晓华;李磊;;中国碳生产率与能源效率省际差异及提升潜力[J];经济地理;2014年05期
4 谌伟;诸大建;白竹岚;;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关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5 张曦;赵国浩;;我国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6 王映乔;;能源约束下的中国生产率测度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3年08期
7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生产率课题组;生产率研究的实践效果[J];管理世界;1992年06期
8 朱艳坤;张成;;我国碳生产率的提升空间研究[J];商业时代;2014年03期
9 徐永利;;兵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12期
10 陶洪亮;申宇;;企业生产率演化与行业生产率变动——基于纺织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6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artin S. Feldstein邋实习生 白杰;收入,生产率,哪个增长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3 程海东;全球生产率增速:东风压倒西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国经济再十年[N];解放日报;2011年
6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主任);展望激流涌动的亚洲经济[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军;中国经济再十年[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徐翼;中国步入发达经济体还有距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郑江淮;中国的比较优势哪里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天欢;产业生产率与国际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田敏;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石慧;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薛莲;服务外包:制度环境与生产率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罗国亮;中国食品加工业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志文;服务生产率的测量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孟薇;服务生产率视角下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王海涛;我国服务企业服务生产率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4 瞿f3峰;服务业生产率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5 熊瑞祥;干中学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D];湘潭大学;2012年
6 余嘉佳;中国分行业碳生产率的动态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4年
7 李程;生产性服务业FDI生产率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8 张进;我国施工劳动生产率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一力;生产率冲击对中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10 雒颖娜;东、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49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4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