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理解经济集聚——从静态的知识最优利用到动态的知识创新促成

发布时间:2018-05-05 20:29

  本文选题:经济集聚 + 知识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摘要】:与当前主流的将经济集聚视作利用既有知识的最优空间组织的静态的经济地理模型不同,不少学者尝试着构建起了多种在动态的知识创新促成视角上解释经济集聚组织的模型,从分工深化、知识溢出及研发投入等方面讨论了经济集聚促进知识创新的机制,但这些模型在解释的深度、经验实证等方面尚显不足,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究知识创新的微观机制,以在知识创新促成视角上深化理解经济集聚现象。
[Abstract]:Different from the prevailing static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which regards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s the best spatial organization using existing knowledge, many scholars have tried to build a variety of models to explain the economic agglomeration orga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knowledge inno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to promote knowledge innov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deepening division of labor, knowledge spillover and R & D investment, but these models are still insufficient in depth of explanation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micro mechanism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分类号】:F014.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青;张丽;拓广忠;张勇;;基于实验机制的电力交易与市场秩序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10年11期

2 叶青;王宣元;张晶;;基于探索性分析方法的发电交易月度计划编制与辅助决策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11年06期

3 张晖;万解秋;;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与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张莉;;个人信息权的法哲学论纲[J];河北法学;2010年02期

5 成正;王龙国;;政治文化世俗化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分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杨咸月;;贸易及经济地理中的规模经济、差异产品与运输成本——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的学术贡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余斌;;欧债危机——且看德法金融寡头如何火中取栗[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杨杰;;马克思经济学视野下的虚拟资本理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9 任春满;;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崛起[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王小龙;杨玉华;高航梅;;和谐生产力理论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顾学宁;;当局者清——全球金融风暴、全球性经济危机与世界的未来、中国的作为[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志勇;张兴国;李震;;中国古代城镇安全防卫体系营建空间绩效探微——以宋代东京城和巴蜀地区城镇防卫体系空间绩效分析为例[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4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赛依丁·赛里木江;;运用《资本论》观点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延晶津;;《资本论》与资源型城市政府引导性可持续发展探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张开;;干预分配与扩大内需——后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9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郝大江;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袁其刚;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向洁;铜川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于婷;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武威志;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玲;文化全球化影响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凤莲;段会娟;;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4期

2 杨玉秀;杨安宁;;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的双向效应[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3 王丹;陈芳芳;;知识溢出的途径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4 王一;;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根植性的影响分析[J];理论观察;2010年02期

5 张国亭;;产业集群内部知识溢出途径与平衡机制研究[J];理论学刊;2010年08期

6 盛垒;;西方空间知识溢出研究进展探析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10期

7 张聪群;;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J];技术经济;2005年11期

8 李政;柳春江;;创业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9 杨丽;;基于粗糙集的知识约简在经济博弈中的应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10 高天光;;孵化器内企业集群的知识溢出问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丽;;区域知识溢出路径的计算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立雨;师萍;;创新活动中企业间知识溢出效率测度模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欧阳旭;刘云;;企业对跨国公司R&D知识溢出吸收能力评价体系构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林涛;;我国产业集群概念辨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唐丽艳;王秉坤;;面向学习网络的产业集群知识传导路径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6 张昕;;空间计量模型在知识溢出研究中的应用——以我国医药制造业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7 刘朝明;韩斌;;中国西部成都都市圈的经济集聚和外向功能效应研究[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李华晶;;知识溢出、创业机会与新企业生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钟华;韩伯棠;周治平;;经济集聚机制研究几个新领域探索[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丽丽 李红;经济集聚化贡献北京税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2 郭正君邋记者 傅淞岩;苏家屯区:建沈阳南部经济集聚区[N];沈阳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周奎;杨浦读江:知识溢出涌洪波[N];益阳日报;2010年

4 张娟;孟州市工业经济集聚效能快速提升[N];焦作日报;2010年

5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张帆;用价格机制诱导城市道路资源得到最优利用[N];消费日报;2011年

6 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叶成伟 李新俊;高港民营经济集聚发展[N];泰州日报;2009年

7 葛百龙 肖忠飞 记者 高学冬;青冈 工业经济集聚县域发展强势[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陆铭;乐见土地跨地区“交易”一举数得[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陆铭;牺牲经济集聚度 区域难以平衡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吴一彦邋摘编;如何更好地获取跨国公司的“知识溢出”[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艳艳;面向企业的大学知识溢出机制与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徐文;医疗知识溢出与中国医疗难题[D];山东大学;2012年

3 刘丽;标准知识溢出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孙兆刚;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与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刘亮;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6 曹群;基于产业链整合的产业集群创新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吴强;国际税收竞争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扬;社会资本和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戴建华;动态联盟构建及运行过程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刘修岩;经济集聚、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十甲;信息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愉;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知识溢出政策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艾娇;山东省知识溢出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单玲玉;知识溢出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5 陈雪梅;知识溢出的统计测度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于雪;知识溢出对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匡;基于虚拟空间接近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李晓欢;知识溢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陈琛;创业知识溢出理论与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梓蓉;基于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增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49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49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2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