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异化劳动研究的经验转向
本文选题:异化劳动 + 五维度 ; 参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摘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指出,异化是人对其本质的疏离,表现在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等方面,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此后的研究长期遵循纯粹理论研究的方向。20世纪50年代末,塞曼(Seeman)提出了异化的"五维度":权力缺乏、意义丧失、规范缺失、社会隔离、自我疏远,对"异化"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围绕"五维度"范式展开了众多的经验研究,形成异化劳动研究领域的"经验转向"。在这些研究中,关于异化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社会结构和个体人格两个层面,韦格纳提出的"特定环境分析方法"则对这两个层面予以综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Marx pointed out in the manuscript of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in 1844 that alienation is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nature,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labor process and the result of labor, and the reason is the capitalist private ownership. Since then the research has followed the direction of pure theory for a long time. At the end of 1950s, Seemanan put forward the dissimilation of "five dimensions": lack of power, loss of meaning, lack of norms, social segregation, self-alienation. The concept of alienation is defined operationally. Many empiric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round the "five dimensional" paradigm, forming the "empirical turn" in the field of alienated labor research. In these studies,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alienation mainly focuses on the two levels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y, and Wegener's "specific environment analysis method" synthesizes these two aspects,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
【分类号】:A811;F0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咏阳;姚珊珊;;资本逻辑的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重新解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谢文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私有财产概念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7期
3 赵华灵;;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及其理论意义[J];前沿;2011年12期
4 侯晓丽;;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消灭私有制”[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张金鹏;;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然观[J];理论建设;2011年03期
6 张东阳;;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解放问题的理论探索——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湘潮(下半月);2011年05期
7 丁泽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认识论探微[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2期
8 游逊侨;;浅谈马克思的劳动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9 陈志刚;;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逻辑演变[J];哲学研究;2011年07期
10 朱波;谢璇;;从两部经典著作看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共产党宣言》[J];理论界;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生岐;;从异化劳动到实践: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孕育和形成[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2 张卫霞;;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及审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札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孔润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伦理学意义[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邹广文;;文化理想与文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现代性精神[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6 陈锡喜;;马克思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其当代解读和启示[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7 闫方洁;;商品、异化、拜物教: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源起[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8 刘建仓;;抽象人、现实人与真正人——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讨论为中心[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9 王善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再认识[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10 纪如曼;;始终“亲密”着,却从未“联姻”——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述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东 林锋;“类本质异化”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吗[N];光明日报;2006年
2 柳拯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社会工作的启示[N];中国社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海英;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统观[D];吉林大学;2008年
2 侯志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兴章;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D];复旦大学;2008年
4 丁立卿;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东红;历史与实践自身运动[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艳;马克思的自然理论与现代性[D];安徽大学;2004年
2 朱雪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私有财产概念及其相关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游逊侨;马克思异化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肖延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象化思想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7年
5 王华;找寻人失去的自我[D];吉林大学;2008年
6 孙华英;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樊利娟;论马克思语境下的意识形态虚假性[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邵伟;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9年
9 魏现广;马克思的劳动分工观[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陈洪林;青年马克思异化观成因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70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7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