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利益驱动机制: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分析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 循环经济 ; 参考:《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摘要】:循环经济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变革,因此,循环经济驱动机制的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根本指导。时下学术界用"经济人"范式、技术经济学范式、生态经济学范式来研究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都有失偏颇。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构建应在公有制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围绕利益机制把产权激励、价格激励、财政政策激励、行政激励等结合起来,激活市场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动性。
[Abstract]:As a change of production mode and life style, circular economy is essentially a change of interest relationship. Therefore, the study of circular economy driving mechanism should be guided by Marxist interest theory. Nowadays, the academic circles use the paradigm of "economic man", the paradigm of technical economics and the paradigm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to study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circular economy, all of which are biased.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public ownership as the main body and the government as the leading factor, the circular economy motive mechanism should combine the property right incentive, the price incentive, the fiscal policy incentive, the administrative incentive and so on around the benefit mechanism. Activate market main body to develop the initiative of circular economy.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7-08D139)
【分类号】:F061.3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元春;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及其深层次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7期
2 黄速建;余菁;;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3 林青松,李实;企业效率理论与中国企业的效率[J];经济研究;1996年07期
4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5 林毅夫,蔡f ,,李周;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创造竞争的环境[J];改革;1995年03期
6 李济广;;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02期
7 李培林,张翼;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对中国10个大城市508家企业的调查[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解龙;;大力推进区域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发展——兼评《区域循环经济探析》一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于耀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9期
3 励奎铭;;循环经济:为宁波生态市建设“领航”[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5年01期
4 ;河北省启动3255循环经济示范工程[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6期
5 ;发展循环经济——甘肃要做全国示范[J];党的建设;2010年02期
6 马钧;;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甘肃走在循环经济的路上[J];科技与企业;2010年07期
7 ;河北省启动“3255”循环经济示范工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6期
8 ;循环经济有望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协调发展[J];财经界;2011年07期
9 张宇;;我国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的困境及破解思路[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7期
10 张厚美;;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广元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环境教育;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艳华;;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李伟;苏向前;李连强;;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绿色鹤煤[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瑞宝;侯风英;;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研究与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季昆森;;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5 张扬;胡秀英;欧阳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形态问题研究——湖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刘洪新;冯舫女;;加快构建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季昆森;;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循环经济 又好又快建设生态省[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8 诸大建;;在新发展观的平台上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咸阳市循环经济的调查与思考[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10 李婷;段东平;;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生态化研究——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铁军;循环经济不能一蹴而就[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2 王海鹰;“循环经济”激活山东[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张开宏;循环经济的循环障碍何在[N];湖南经济报;2005年
4 支玲琳;上海:迈向循环经济型城市[N];解放日报;2003年
5 刘欢 江国庆 本报记者 刘维阳;工业:循环经济渐入佳境[N];九江日报;2005年
6 记者 杨勇;推循环经济缓资源短缺[N];深圳特区报;2005年
7 张晨邋刘宏奇;给奔涌的经济装上“资源节流阀”[N];新华日报;2008年
8 记者 姜小毛 特约记者 周益民;江西星火工业园循环经济唱主角[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宋时飞 特约通讯员 童馨;这出豫剧叫“循环”[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0 新化;循环经济助推格尔木腾飞[N];中国矿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臧漫丹;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周生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王文娟;企业绿色逆向物流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冯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孙育红;循环经济引论[D];吉林大学;2006年
9 冯南平;循环经济的若干运行模式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于励民;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鹏;发展循环经济的手段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刁沙沙;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石油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3 刘雪飞;天津空港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慧;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永安;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张龙香;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淑杰;沙河市玻璃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银涛;甘肃省风电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马汝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郭安斌;延边地区循环经济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84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8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