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将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统一在一个方案的数理经济模型
本文选题:劳动价值论 + 边际效用论 ; 参考:《当代财经》2015年04期
【摘要】: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个重大失误是未能与时俱进地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引入可计量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二个重大失误是未能科学地评价效用概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当然也未能将使用价值量的概念引入政治经济学;第三个重大失误是故步自封,不求进步,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因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长期停留在19世纪的水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有不少相似之处,也有严重分歧,特别是价值理念上有严重分歧,但是它们能够取长补短,走向统一。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论、有限需求论、科技进步论和交易成本论,可以统一在一个讨论市场价格和交易量关系的供需均衡模型之中。
[Abstract]:The first major mistake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economy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the failure to bring the the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into the study of quantifiable political economy. The second major error is the failure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concept of utility, and of course, the failure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the quantity of use value into political economic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in China has remained at the level of the 19 th century for a long time.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and ser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western mainstream economics, especially on value concept, but they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move towards unification. Labor value theory, marginal utility theory, finite demand theo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ory and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can be unified in a supply-demand equilibrium model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price and transaction volum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分类号】:F014.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祚庥;;必须将科技进步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量的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2 王伟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J];红旗文稿;2014年18期
3 何祚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与时俱进”(上)[J];学术界;2013年07期
4 何祚庥;;“生产价格是供求均衡所决定”的吗——评茅于轼、陈平之争[J];学术界;2014年04期
5 何祚庥;;必须将“科技×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思想引入新劳动价值论的探索和研究[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年01期
6 丁堡骏;于馨佳;;究竟是发展,还是背离和庸俗化了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评何祚庥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晋斌;;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特点及现实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3 张志明;;安徽农村内生工业化的现实意义及其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4 汤凌飞;;论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时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郑崧;;结构调整与非洲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6 张萌;付涛;;环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杨骐铭;;从GDP看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8 沈麒;;中国婴儿潮带来之产业变革和机会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郭树清;;Different Approaches in Address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10 李悦;;产业技术进步与金融的市场化趋势——基于银行与市场功能比较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维栋;;和谐发展与技术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董国辉;;初级产品出口与阿根廷的早期现代化——拉美独立运动爆发200周年的反思[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孙力;;发展的困境与文化选择的关键性[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4 ;第三章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选择[A];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经济现代化研究[C];2005年
5 于维栋;;全球化与中国的国际现代化互动[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于维栋;;文化与现代化[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何传启;;中国现代化的挑战与前景[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于维栋;;世界现代化300年的回顾和展望[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曾昭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成功率论纲[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于维栋;;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和前景[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锋;主权财富基金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王建红;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9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李芳;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危机的特征与原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卫铭;论日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马利军;产权、政府、开放: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的三大体制因素[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何成;晚清澳门鸦片烟膏专营研究(1851-1911)[D];暨南大学;2011年
4 高寅;人民币国际化模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张玲;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冯银河;青海油田采油一厂精细化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颜新;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历史考察[D];山东大学;2011年
9 何建会;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视域下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探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晗琦;当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潮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艳,程恩富;马克思“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新探——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发展[J];财经研究;2002年10期
2 宋则行;对“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再认识[J];当代经济研究;1996年05期
3 何祚庥 ,罗劲柏;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数学分析(二)——论生产高速上涨的条件[J];力学学报;1957年02期
4 何祚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与时俱进”(上)[J];学术界;2013年07期
5 何祚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与时俱进”(下)[J];学术界;2013年08期
6 陈平;;科斯问题和普里戈金视角:来自工业和科学的实践经验[J];学术界;2014年01期
7 茅于轼;;交易费用是生产价格的成本[J];学术界;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勇,李鹏;边际效用论价值述评[J];价值工程;2005年01期
2 沈泉水;对边际效用论产生原因的几种流行观点质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3 王海明;;边际效用论之我见[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张春生 ,张红霞;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论之比较分析[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8年06期
5 张伟;边际效用论与劳动价值论的比较研究[J];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6 黄瑞玲,谈镇;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论的比较──兼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劳动价值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巫文强;;马克思交换价值理论不能与边际效用论综合为一个新理论——析樊纲的新交换价值理论[J];改革与战略;2010年04期
8 奚兆永;边际原理研究[J];经济评论;2003年05期
9 金新宝;;交换价值视角下的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论之比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王鹏程;王艳娟;;基于边际效用论视角的薪酬激励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栋才;;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吸收边际效用论中科学成份后的价值规律新义[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仁君;破解“水和钻石的悖论”:边际与均衡[N];海南日报;2013年
,本文编号:2036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36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