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陷阱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本文选题:贫困陷阱 + 门槛效应 ; 参考:《经济学动态》2012年03期
【摘要】:关于贫困陷阱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贫困陷阱类型更加丰富。与早期的物质资本匮乏导致贫困陷阱的理论不同,贫困陷阱的形成因素被扩展到自然资源、教育文化、政治制度、犯罪腐败、地理环境、疾病灾害等。其次,贫困陷阱的形成机制更加多样。与早期单一的"资本形成不足"机制不同,当代贫困陷阱理论致力于从微观角度建立贫困陷阱形成的各种机制,例如门槛效应、邻里效应和制度失灵等。再次,更加注重实证检验分析,经济学家们针对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贫困陷阱做了大量的实证检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指导性和说服力。
[Abstract]: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theory of poverty trap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types of poverty trap are more abundant. Different from the theory of poverty trap caused by lack of material capital, the forming factors of poverty trap are extended to natural resources, education and culture, political system, criminal corruptio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disease disaster and so on. Secondl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verty trap is more diverse. Different from the single mechanism of "insufficient capital formation" in the early period, the contemporary poverty trap theory is devo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various mechanisms of poverty trap formation from a micro perspective, such as threshold effect, neighborhood effect and institutional failure. Thirdly,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empirical analysis. Economists have made a lot of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overty trap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more instructive and persuasive.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研究"(10JZD0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1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兵;;环境税的微观经济学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布茂勇;;经济危机:中国农村经济变革的契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3 张全红;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聂华林;李长亮;;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16期
5 高艳荣;关于新形势下税收制度创新的经济学思考[J];商业研究;2004年13期
6 谢琦;;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J];商业研究;2008年03期
7 田毕飞;;基于全球价值链整合的中国企业服务外包承接战略[J];商业研究;2008年04期
8 徐春莉;;浅谈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才智;2009年18期
9 辛治国;孙维国;赵建;;打造武术传播的代言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谢琪媛;;浅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J];成功(教育);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大江;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先海;蛙跳型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5 楚天骄;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R&D投资的区位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景跃军;战后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宗仁;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刘用明;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4年
9 甘时勤;论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支持[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刘英杰;中国苹果产业经济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潇;杨俊;;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再检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朱福林;侯安栋;;中国服务贸易的门槛效应[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冉光和;鲁钊阳;;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门槛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11年07期
4 刘振兴;葛小寒;;进口贸易R&D二次溢出、人力资本与区域生产率进步——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6期
5 颜银根;安虎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FDI流入能替代进口贸易吗?——基于新经济地理贸易自由化的研究[J];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6 臧楠;胡日东;;沪港股市非线性协整和信息引导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郑有贵;;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突破“贫困陷阱”的原动力[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04期
8 徐伟民;李志军;;政府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来自上海的微观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9 田茂永;;转与不转,型都在那里[J];首席财务官;2011年09期
10 张中锦;;金融发展效应、收入增长与城乡差距[J];中国经济问题;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公安;何流;颜语;;研究生“买椟还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阳;;收入不确定性、风险应对机制与贫困陷阱:来自西南三省的经验证据(英文)[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胜强;;董事会规模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门槛效应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中非发展基金课题组;迟建新;;非洲经济:跳出贫困陷阱的新机遇[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5 徐伟民;;第四十章 政府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来自上海的微观实证分析[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6 何晓虎;何伦志;;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习明明;;人力资本后发优势与贫困陷阱——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游家兴;罗胜强;;门槛与棘轮双重效应、盈余管理与价值相关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当代会计评论(第1卷第2期)[C];2008年
9 周畅;;自主创新能力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门槛效应[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永涛;;金融发展、FDI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分析——兼论政府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导向[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宫希魁;跳出“贫困陷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2 本报记者 程天赐;盈泰赢得“门槛效应”[N];农民日报;2003年
3 朱玲;如何突破贫困陷阱[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蔡劲松;主动出击:填平“贫困陷阱”[N];中国财经报;2004年
5 彭兴庭;让低保助他们脱离“贫困陷阱”[N];中国社会报;2006年
6 董菁菁;车险引出“门槛效应”[N];中国财经报;2004年
7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梁向东 湖南省委组织部 郭立业;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中由政策形成的“门槛效应”[N];湖南经济报;2008年
8 ;从增长走向发展[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施维;为两千多万群众消灭贫困陷阱[N];农民日报;2007年
10 朱玲;如何阻止贫穷代际传递[N];中国财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军;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赵亚奎;协调失灵,技术抵制与贫困陷阱[D];复旦大学;2009年
3 符淼;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和阈值回归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谷宏伟;“教育致贫”及其后果:转轨时期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王丽丽;中国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D];山东大学;2010年
7 孙玉涛;国家创新能力成长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栋华;开放条件下的产业知识生产[D];暨南大学;2010年
9 葛小寒;进口贸易R&D溢出中人力资本的角色[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朝明;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雯;资本存量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及“贫困陷阱”问题分析[D];河北大学;2006年
2 胡玮;国内外技术溢出与人力资本门槛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杨小筱;重庆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郑川江;从金融发展视角看中国城乡收入差距[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杨建;基于四川经济增长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苏奕;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王双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FDI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8 樊友丹;国外直接投资与宏观经济稳定性[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李鸿;在华FDI生产率溢出的省际差异及其门槛效应[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徐睿阳;企业国际化速度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38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3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