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四个学术方向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 + 历史 ; 参考:《学术月刊》2011年07期
【摘要】:程恩富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方向——国际化、应用化、数学化和学派化,认为"国际化"的中心思想是实现"以我(国)为主"的双向交流;"应用化"不仅包括理论为社会实践服务,而且包括其渗透到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中去;"数学化"要把数学分析与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前提假设和理论基础结合起来;"学派化"可以体现研究成果的特色,形成争鸣,有利于政治经济学的传承和壮大。林岗立足中国的现实问题,认为在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注重其应用性、中国化和具体化问题,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力和实践性。马艳、李韵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现时代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路径划分为有机统一的三个层面,即内容创新、数理分析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地提出了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大卫.科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过程,在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成就和贡献之后,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诸多进展,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指导中国未来发展的几点展望。
[Abstract]:Cheng Enfu focused on the direc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internationalization, application, mathematics and school.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entral idea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o realize the two-way communication of "China (country) as the main body" and that "application" includes not only the theory of serving social practice, It also includes its infiltration into other disciplines of social science,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with the premise assumption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modern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fact that "secularization" can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formation of contending is conduciv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expans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Based on the realistic problems in China, Lin Gang hol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present era must pay attention to its application, localization and concretization, and constantly study and solve the new situation put forward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New problems, strength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and practicality. Ma Yan and Li Yun divided the basic path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theor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to three levels: content innovation,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And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David Koz analyze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after fully affirming the role, achievement and contribution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in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基金】:“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分类号】:F0-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鹏;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探讨——论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的生命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潘德荣;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张跃进;论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10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2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3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10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与文明进步相伴 与文明高度辉映[J];党建;2011年09期
2 黄晶;Martini;;品味厨房生活——新古典主义的韵味[J];美好生活(美兹);2011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076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7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