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综述
本文选题:语言 + 语言经济学 ; 参考:《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对语言经济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产生与兴起、研究现状及其学科定位等进行了总结和评述。语言经济学孕育于民族主义问题之中,发端于加拿大的官方语言问题,它的兴起成就于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语言经济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语言经济学采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及工具,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狭义上,语言与劳动收入关系研究、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语言动态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以及博弈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等构成了当前语言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语言经济学的重要性正在提升,一方面,语言经济学为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带来新的分析工具;另一方面,它也正在为经济学自身提供新的研究话题。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comments on the emergence and rise of language economics a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its orientation. Linguistic economics originated from the issue of nationalism and originated from the issue of official language in Canada. The rise of linguistic economics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Linguistic economics is divided into broad sense and narrow sense. In a broad sense, linguistic economics uses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tools of economics to study language and speech acts as a common social and economic phenomenon; in a narrow sen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labor income is studied.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language policy and language planning,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language dyna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ame theory in linguistics constitute the main contents of current linguistic economics research.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linguistic economics is increasing. On the one hand, linguistic economics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and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study of linguistics; on the other hand, it brings new analytical tools. It is also providing new research topics for economics itself.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研究所;
【基金】:201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形势下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略研究”(批准号:10JZD004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语言技能与劳动收入关系研究”(ZR2009HM006)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语言经济学基础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IFW09160)的资助
【分类号】:F06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2 汪丁丁;语言的经济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年06期
3 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薄守生;;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辉;;背景、问题与思考——全球化时代面对英语扩散的我国的语言规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任荣;谈英文商标的经济价值及其设计原则[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张德富;关兵;;外语经济学与语言经济学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4 姜国权;;文化多样性的语言经济学反思[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5 任荣;;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英语热”和“汉语危机”之争[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6 任荣;流行语背后的语言经济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苏剑;张雷;;语言经济学的成长[J];西部论坛;2010年04期
8 苏剑;;语言Q值与小语种语言存亡边界——基于语言经济学的模型[J];西部论坛;2011年01期
9 祁毓;;公共产品视角的语言供给经济学分析——以教育部调整汉字写法为例[J];西部论坛;2011年01期
10 王越;吕美嘉;;语言软实力发展新模式与路径创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龚向虎;朱宪辰;;编码系统、互动场景与局部知识演化[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张卫国;陈屹立;;经济学的语言与语言的经济学——语言经济学的一个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苏剑;;经济学视角下的小语种语言的存亡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李飞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褚修伟;程式性言语事件—人类基本生存方式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郭友旭;语言权利和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李学迎;经济学视野下的宽容[D];山东大学;2009年
8 龚向虎;有限理性下主体知识共享与转型绩效解释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勇;劳动力迁入对澳门经济发展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谢延龙;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艳春;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网络语言的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雷虹;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韩佳彤;基于语言经济学理论对上海世博中国展馆简介汉译英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刘浩;新疆塔城市区达斡尔族语言现状调查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谭屹然;语言经济学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许荣;突尼斯共和国汉语教学与推广现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周慧;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商务英语人才知识结构需求[D];广西大学;2011年
9 舒瑜;模糊限制语在商业博弈中的语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美霞;现代汉语双音节缩合词语语素选择的制约机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瓦;从不同的语言观看美国双语教育之争[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2 朱成全;论经济学的“语言转向”[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7期
3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前沿问题说略[J];长江学术;2006年04期
4 王清智,黄勇昌;对语言与经济关系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宋金芳,林勇;语言经济学的政策分析及其借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薄守生;;关于“语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汉字文化;2007年06期
7 林勇;宋金芳;;语言经济学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4年03期
8 E.科恩 ,W.W.休斯 ,官风华;美国大学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1969-1985)[J];教育与经济;1995年02期
9 徐玮斌;教育成本收益分析:实证方法探讨[J];教育与经济;1995年03期
10 李丽生;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新路径——批评应用语言学发展概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卫国;陈屹立;;经济学的语言与语言的经济学——语言经济学的一个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琴;东莞市工业区外来人口语言态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綦好东;杨志强;;价值链会计的学科定位及问题域[J];会计研究;2005年11期
2 谢世洋;谢云川;罗南;曾金秀;刘婧;;秘书学科定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秘书;2006年11期
3 殷凤春;;人才学学科定位与多学科融合[J];商场现代化;2008年28期
4 刘江;李广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与案例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年01期
5 崔莉莉;张瑞鹏;邵相军;张军;;军事物流理论体系框架与学科定位问题探析[J];物流技术;2009年11期
6 景维民;黄秋菊;;转型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展望[J];东岳论丛;2010年03期
7 李新举;于开琴;王瑷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现状与对策[J];学理论;2010年31期
8 刘志华;陈亚民;;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9 王广云;;论管理学的特质与定位[J];商场现代化;2007年14期
10 张旭明;;如何认识管理科学的学科属性[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文放;;关于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孟庆伟;;关于“学科定位”问题的一点看法[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苏剑;;语言立法与小语种语言保护:一个语言经济学的模型[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张卫国;陈屹立;;经济学的语言与语言的经济学——语言经济学的一个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韩布新;;从几种分类代码看心理学的学科定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李星云;;高校教师流失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郑书耀;;中国能源危机问题的实证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分会专刊[C];2006年
8 王宇波;;职业教育公平的经济学分析及推进措施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宏艳;;新农村建设中面源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杨永芳;艾少伟;;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生态补偿缺失的经济学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卫国;语言经济学研究存在三个主要维度[N];光明日报;2009年
2 徐大明;语言经济学的疑问与混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张卫国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学研究所;语言经济学三大命题: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薄守生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经济学:非主流语言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牵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茅于轼;尊重自由的经济学分析[N];国际金融报;2002年
6 顾海兵;我对“快乐经济学”的不同看法[N];光明日报;2007年
7 李燕;诚信的经济学分析[N];光明日报;2004年
8 丁栋虹(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重视道德的经济学分析[N];文汇报;2002年
9 吴重德;对“准供电行为”成本的经济学分析[N];中国电力报;2004年
10 皮建才;会计制度的经济学分析[N];国际金融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程现昆;科技伦理研究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国安;中国分时度假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强;中国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5 韩丽荣;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6 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卿前龙;休闲服务的经济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巩勇;西部大开发中环境资源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9 张愈强;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周乐伟;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屹然;语言经济学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艳春;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网络语言的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熊伟;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口译教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士国;道德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5 任宪法;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唐小洁;我国研究生学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盛常艳;税务会计理论结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8 岳鹭;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崔明超;跨国并购的经济学分析[D];安徽大学;2002年
10 周培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03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0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