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全球体系危机
[Abstract]:Anti-glob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s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which also leads to anti-globalization and capitalism-dominated globalization concomitant.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ism and globalization that the original sin of globalization, which should be borne by capitalism, is the inescapable characteristic of pursuing profits inexorably in the process of capital expansion. Anti-globalization movement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force to promote the capitalist globalization to be more just and rational, and also the real reason fo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old capitalist global system. That is, today, to some extent, the global system of capitalism has been "completely transformed". Although on the face of it is "invincible," the capitalistic globalization has also developed to a wider and deeper extent in a more rapid manner. But anti-globalisation remains dynamic at all levels of the world and continues to push the global system in a more just and rational direction. Chinese socialism can also be seen as a form of power against the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ism, in a completely new way,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a new approach to the capitalist system and globalization. Using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Soviet anti-capitalist globalization for reference, the new "Chinese model" is used to realize the reform of the irrational and unethical nature of the capitalist global system.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模式的哲学研究”(批准号为10XZX001)的中期研究成果
【分类号】:F114.41;F0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华;“反全球化”问题剖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方世南;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看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04期
3 吴紫辰;中国外交思想的演变: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J];战略与管理;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星华,黄彦军;体育全球化的西方化倾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燕;共生教育论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时殷弘,宋德星;21世纪前期中国国际态度、外交哲学和根本战略思考[J];战略与管理;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其多;;私有化概念的定义——对新自由主义流行观点的评论[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钱津;;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管理的二重性——《资本论》思想研究之一[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庞中英;“反全球化”:另一种全球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2 裘元伦;“反全球化”并非无益于全球化[N];经济参考报;2001年
3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观析[N];文汇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吴海刚;世界经济论坛的生态和反全球化的悖论[N];华夏时报;2002年
5 广东省委党校 郑志国;企业姓社?姓资?[N];发展导报;2002年
6 李凌;论“桎梏”[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7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长久;解读反经济全球化活动[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苟洪斌;开放不是“趋同”[N];解放军报;2000年
9 撰文 姜波;全球化的利与弊[N];经济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辉;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比较[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40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40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