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海洋环境保护经济损益评估——以珠江口及毗邻海域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24 14:20
【摘要】: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首次计算了珠江口毗邻海域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和不同规划期的水污染经济损失,从而间接获得了碧海行动计划实施后将产生的经济效益数据,结合计划投资,对珠江口毗邻海域碧海行动计划的经济损益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珠江口毗邻海域总经济价值为2015亿元/a,现状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32.9亿元/a,约占总经济价值量的16.5%;碧海行动计划实施后,经预测,不同规划期(2015年、2020年、2030年)内的水污染经济损失将分别减为:91、77和55亿元/a,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应分别为241.9、255.9和277.9亿元/a。珠江口毗邻海域碧海行动计划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873.7亿元。
[Abstract]:Based on the econometrics method,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ecosystem adjacent to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the economic loss of water pollution in different planning periods are calcu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us indirectly obtain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data that will be generat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ihai Action Plan. Combined with the planned investment, the economic gains and losses of the action plan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conomic value of the area adjacent to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s 201.5 billion yuan / a, and the current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water pollution is as high as 33.29 billion yuan / a, accounting for about 16.5% of the total economic valu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ihai Action Plan, it is predicted that In different planning periods (2015, 2020, 2030), the economic loss of water pollution will be reduced to 91. 977 yuan and 5.5 billion yuan / a respectively,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will be 241.9255.9 yuan and 27.79 billion yuan / a respectively. The net present value of the investment project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s 87.37 billion yuan.
【作者单位】: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基金】:环境保护事业经费专项“珠江口及毗邻海域碧海行动计划”(2006-2008)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发庆,高冠民,李国倜,栗晋斌,秦工一;东湖水污染经济损失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3年02期

2 陈妙红,邹欣庆,韩凯,刘青松;基于污染损失率的连云港水环境污染功能价值损失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2期

3 朱发庆,吕斌;湖泊使用功能损害程度评价[J];上海环境科学;1996年03期

4 方国华,钟淋涓,毛春梅;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方法述评[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国栋;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彭建,王仰麟,陈燕飞,李卫锋,蒋依依;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初探——以深圳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郑景明,罗菊春,曾德慧;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校建民,马履一,王小平,徐晋涛,杨军;密云集水区森林树木固C动态经济效益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刘学敏,史培军;生态建设产业化──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王静爱;中国政区和流域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白晓飞,陈焕伟;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胡廷兰,杨志峰,程红光,王华;一种水污染损失经济计量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9 杜鹃,蒲秋,史培军;“深圳—巴彦浩特”地理样带土地利用及其对生态资产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许纪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曾昭海 ;胡跃高 ;郑勇 ;刘英俊;;呼伦贝尔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初探[A];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属峰;滩涂湿地泥螺(Bullacta exarata)的空间分布、重金属积累特征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许健民;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湿地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3 殷峻暹;城市防洪与供水模糊集与风险分析理论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董孝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杨世琦;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6 费荣梅;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7 彭培好;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的软系统方法论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8 宋兵;太湖渔业和环境的生态系统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童春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以长江口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罗贞礼;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伟;绿色GDP中环境品质折耗价值核算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蔡学彩;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3 陈若缇;水坝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资源价值损失核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郭晓泽;水坝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利弊关系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周建勤;旅游资源开发损益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6 谢红霞;铜川市城郊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LUCC)中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秀端;基于LUCC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城郊生态效应及粮食安全的时空动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姚利辉;森林资源资产的计价与会计核算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9 刘礼军;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张传荣;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吉琦;污染损失与环境效益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年02期

2 吴文涛,吴志旭;自然资源的价值损失评估探讨[J];环境保护;2000年12期

3 李祚泳,王珏,刘国东;大气质量污染损失率评价模型参数的GA优化[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4 王文强,韦献革,温琰茂;哑铃湾网箱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形态分配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4年05期

5 肖志成,邬扬善;BOD_5和COD的理论相关原理及其应用的初步探讨[J];环境科学;1983年05期

6 林宗振;计算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混合加权模式[J];环境科学;1985年02期

7 罗春,过乃蓉,张国安,吴坚,秦敬勋;武汉市污水养鱼水域环境质量标准研究[J];环境科学;1988年03期

8 高建群,郑英铭;BOD_5与COD相关机理的探讨[J];环境科学;1989年01期

9 葛吉琦;水污染对淡水渔业影响的损失估算[J];环境科学;1990年04期

10 葛吉琦;江苏太湖地区水污染损失估算[J];环境科学;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峻,柯崇宜;污水水质综合评价的污染损失率法[J];中国给水排水;1999年06期

2 何斌,,谢开贵;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损失率法[J];环境保护;1998年03期

3 何斌,谭界忠;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损失率法[J];环境保护;1998年09期

4 孙峻,高炎炎,柯崇宜,张玉香,何峥嵘,赵慎晃;污染损失率法在污水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9年03期

5 孙峻,柯崇宜;污水水质综合评价的污染损失率法[J];工业水处理;2000年01期

6 王国平;地下水评价的污染损失率法[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1年02期

7 李凡修,辛焰,陈武;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损失率法[J];环境工程;2000年04期

8 李祚泳,王珏,刘国东;大气质量污染损失率评价模型参数的GA优化[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9 何斌 ,谭界忠;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损失率法[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S1期

10 宋新山,阎百兴,何岩;污染损失率模型的构建及其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尚;长春西部串湖水环境价值损失评估及生态需水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41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41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1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