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阶梯式”发展路径选择——基于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24 22:11
【摘要】:如何有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视角,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化发展过程的演进策略,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性进行了划分,指出了不同产业类型发展中的资源配置重点。在具体发展路径选择上,文章以资源配置满足产业发展的差别化需要为准则,提出:当前阶段我国应实施"阶梯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策略,以优化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兼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吸收外来技术、开展原始技术创新三类活动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同时,要重点关注引进技术吸收过程中的再创新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过程中的技术跨越,实现不同"阶梯"层级间的有效衔接。
[Abstract]: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is generally concerned by all walks of life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Marx's theor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volution strategy of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divides the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ina. The key point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industry types are pointed out. On the choice of specific development path, the paper takes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s the criterion to meet the differential nee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at: at present stage, China should implement the "step" strategy of promot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rket regulation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he introduction and absorption of foreign technology, and the benign 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kinds of activities of primiti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re-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absorbing the imported technology and the technological leapfrogging in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ladder" level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91.91;F27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波,周源;对张五常否定马克思理论的质疑[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刘仁营;裘白莲;;从“终极”关怀到“全程”关怀: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精髓[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3 杨培培;;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比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卢现祥;马克思理论对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年04期

5 卢现祥;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年06期

6 关智生;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思考[J];南方经济;1999年Z1期

7 伊恩·亨特;许斗斗;江旭云;;马克思和罗尔斯论资本主义及其市场的正义[J];东南学术;2008年01期

8 於猛;;马克思关于生产贸易全球化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09期

9 张天维;胡莺;;新兴产业的战略性体现、相关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0年07期

10 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过程及作用机制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俊科;;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西方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寄涛;;建国40周年的回顾与思考 历史的争论与现实的思考[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3 陈英姿;;循环经济对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分析[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史登峰;孙婧;;论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世祯;;是批评还是赞扬?——评《生产要素价值论的逻辑错误》[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华中煜;;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夏兴园;李洪斌;;政府配置资源机制与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相融合的改革取向[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8 毕世宏;;中国产业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A];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C];2002年

9 董长瑞;张志勇;;论经济增长中的物质资本配置[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唐志军;王玉霞;谌莹;;经济学的“手”的理论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小娟;资源配置的机制分析[N];金融时报;2002年

2 陆遥译;当前危机导致马克思理论的回归[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李新家;从劳动价值论角度研究资源配置[N];人民日报;2009年

4 孙立平;资源配置与社会心态[N];经济观察报;2003年

5 刘炜(作者单位: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对“市场失灵”现象的思考[N];安徽经济报;2006年

6 刘国光;市场经济也要有“计划”[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山东省临朐县环卫处党组书记、主任 顾廷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功能及一般规律[N];市场报;2000年

8 阎刚平;让公共资源走向市场[N];人民代表报;2007年

9 赵晓;诺贝尔经济学奖何以重要?[N];经济观察报;2005年

10 刘国光;刘国光:反思改革不等于反改革[N];经济观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春雷;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大学;2012年

3 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春建;安东尼奥·内格里非物质劳动理论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6 周少波;随机优化方法在资源配置模型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周晓唯;经济主体及其权利: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法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8 胡碧玉;流域经济论[D];四川大学;2004年

9 陈丽萍;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及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淼;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永森;第三部门: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D];苏州大学;2003年

2 贾晋;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勇;产权、交易成本与资源配置:新制度经济学的新范式[D];武汉大学;2005年

4 郭宁;洛克经济思想对马克思影响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孙杨;关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形上之思[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刘真;马克思劳动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炎;马克思的生态消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汕头大学;2011年

8 余育青;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实训资源配置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9 刘麒;从金融危机看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娜;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42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42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