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主义经济地理学的四大主题探析

发布时间:2018-07-26 14:05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地理学采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打破了新经济地理学视空间为绝对容器的传统观念,赋予空间以主体的地位,从而有力地阐释了后现代社会中空间景观的变化与异化。本文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地理学研究主题归结为空间生产、集体消费、弹性积累以及不平衡发展,深入分析探讨了它们的内在作用机理,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空间维度上的矛盾与冲突。
[Abstract]:Marxist economic geography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materialism", which break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that new economic geography regards space as an absolute container, and endows space with the status of subject. It explains the change and alienation of the space landscape in the post-modern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theme of Marxist economic geography is summed up as spatial production, collective consumption, elastic accumulation and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us, it reveals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of capitalist system in spatial dimension.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西省社科院文化研究部;
【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南昌地铁1、2号线施工重大事故风险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GJJ09145) 南昌市科技局课题“基于粗糙集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通与经济协调性预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2 董慧;;大卫·哈维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述评[J];哲学动态;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静;袁犁;;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古城镇再生模式探析——以丽江古城为例[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2 徐振宇;邓艳;;商业创新的空间基础:以北京商业发展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吴良红;;《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叙事空间[J];长城;2010年08期

4 李静;;英雄梦想的幻灭与个人的成长历程——《红色英勇勋章》的空间叙事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夏露林;;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设计产业化系统模型构建[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6 赵明霏;;天津FDI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视角[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9期

7 韩大海;张文瑞;高凤英;;区域金融生态影响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机理[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8 武廷海;杨保军;张城国;;中国新城:1979~2009[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2期

9 王琳;;全球空间生产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渝中区:向“内陆香港”挺进[J];重庆与世界;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畅畅;赵瑜;;同志、身份/认同与空间——对中国内地同志网络空间生存及(集体)行动可能性之探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仰海峰;;弹性生产与资本的全球空间规划[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3 王世豪;;基于跨国公司作用下的企业网络空间结构模型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宋立新;;生态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成昆;刘宝成;;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治理研究[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凤超;;新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空间批判与空间命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超群;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劳动力竞争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3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5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春建;安东尼奥·内格里非物质劳动理论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秦虞;《纯真年代》的叙事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史学荣;小说中空间的叙事功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和慧芳;屈赋自传性文本的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陆友平;人性乌托邦世界的理想构建与爱情悲剧的诗意化书写[D];南昌大学;2010年

6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黄荣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时间和空间[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孔真;西方当代空间化叙事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野啸;辽宁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林一平;《山海经》时空观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龙迪勇;寻找失去的时间——试论叙事的本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2 龙迪勇;反叙事:重塑过去与消解历史——叙事学研究之二[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3 龙迪勇;叙事学研究之五 梦:时间与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8期

4 龙迪勇;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5 龙迪勇;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J];思想战线;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爱文;刘爱文;艾亚玮;陈圣燕;陈圣燕;;空间经济研究的转向——新经济地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地理学的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2 刘爱文;洪渊;;新经济地理学视野下的空间深化与空间广化机理剖析[J];晋阳学刊;2011年01期

3 卢嘉瑞;论空间经济管理[J];河北学刊;1995年05期

4 林涛舟;试论马克思空间经济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J];东南学术;1988年02期

5 陈德照;不平衡发展和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格局变化[J];世界经济;1990年08期

6 崔凡;世界贸易新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不平衡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1998年01期

7 刘莉;黄建忠;;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J];亚太经济;2008年06期

8 厉文明;;浅议产业不平衡发展的效应及负面效应的规避[J];经济师;2010年07期

9 卢嘉瑞;论空间经济效益[J];学习与探索;1994年06期

10 陈自芳,钟卫军,李涛,汤美芳;浙江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及其差距的收敛性[J];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林德山;;改良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几点认识[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宁;;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唐正东;;货币的统治与资本主义的幸存——法国调节学派阿格里塔的货币哲学观及其评价[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惠萍;;城市特征和FDI的空间经济计量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4年

6 刘怀玉;;从Praxis到Poiesis——论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生存本体论理解[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7 宋衍涛;田春芳;;构建和谐社会与区域平衡发展的逻辑关系[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9 田启波;王红;;如何看待马克思社会批判范式的当代价值——基于对以人为本制度维度的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10 朱钟棣;;国外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者在利润率变化趋势上的争论[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分析[N];文汇报;2000年

2 李青宜;全面的危机[N];学习时报;2002年

3 李青宜;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N];学习时报;2001年

4 方晋;继续在不平衡发展中复苏[N];人民日报;2011年

5 李青宜;阶级与国家[N];学习时报;2002年

6 瞿世镜;不平衡发展:制约中国经济的瓶颈[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李青宜;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N];学习时报;2002年

8 李青宜;社会的异化[N];学习时报;2002年

9 李青宜;社会变革[N];学习时报;2002年

10 方莉莉;坚果炒货产业需要克服不平衡发展局面[N];中国质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威;中国空间趋同俱乐部影响因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武俊奎;城市规模、结构与碳排放[D];复旦大学;2012年

3 邱慧芳;国际直接投资—基于空间经济与区位的一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高鸿鹰;工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探讨和中国经验[D];武汉大学;2005年

5 刘怀玉;现代日常生活批判道路的开拓与探索[D];南京大学;2003年

6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柳士双;珠江三角洲农村地区产业集聚的空间公共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孙琳;场域—出场意义的形塑、传播与解码[D];苏州大学;2012年

10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鹏;空间依赖与空间俱乐部趋同[D];暨南大学;2011年

2 冯婷;列斐伏尔人的思想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彭英英;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赵琪;列斐伏尔的经济增长批判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尧;浅析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D];山西大学;2012年

6 刘先颖;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述评[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贾斐;论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洋;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批判[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晓庆;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10 时展;基于多层面的中国空间集聚态势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46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46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1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