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对低碳经济作用机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马克思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理论的视角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is to keep carbon emissions within a safe range while ensuring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Low carbon technology is the key factor to achieve this goal. This paper introduces low-carbon technology elements into Marx's theory model of social total product value composition, and establishes a new theoretical model of social total product value composition including low-carbon technology. Through this model,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in the realization of low carbon economy and its mechanism, and analyzes the promotion role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realization and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the effect of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paper further verifies the effect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by using the data of 9 countries of OECD.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2AJL003)
【分类号】:F0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艳;严金强;李真;;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杨志;陈波;;碳交易市场走势与欧盟碳金融全球化战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1年01期
3 于宏源;王健;;全球气候治理和发展中国家气候谈判策略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07期
4 程恩富;王朝科;;低碳经济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分析[J];学术月刊;2010年07期
5 齐新宇;严金强;;碳排放约束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证研究[J];学术月刊;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维阳;段学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2 陈伯军;赵净;;低碳经济的概念演变及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阳正发;;国内低碳经济研究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9期
4 尹志芳;张斌亮;李敏;;欧洲碳交易中间商参与碳交易市场的经验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年03期
5 卫华;;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发展文献综述[J];北方经贸;2012年12期
6 徐进;刘畅;;中国学者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J];国际政治科学;2013年01期
7 陈兆荣;;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李英;曾宇;;哥本哈根会议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陆丕昭;;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政治博弈论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10 杨波;;郑州市居民对低碳商品的认知状况和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居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盛;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2年
3 吴兵;身份与责任:中国国际责任观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4 陶冉;跨国石油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邓舒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理论分析和政策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谭娟;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刘金花;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低碳土地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王钰;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杰;低碳经济与外部效应[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2 陈夏娟;国际合作中的能力建设[D];山东大学;2011年
3 梁姣;低碳经济国际合作博弈分析与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湘钰;低碳经济总量控制下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陈诚;试论公民社会参与全球环境治理[D];湘潭大学;2011年
6 李倩;论中美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博弈[D];燕山大学;2011年
7 王博;国际气候会议的政策转移态势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赵保华;低碳经济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9 杜亚伟;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彭菲;长白山地气温和地温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于宏源;;权力转移中的能源链及其挑战[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2 吕学都;;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展及展望[J];世界环境;2009年01期
3 齐新宇;徐志俊;;政府行为对两大部类增长率的影响——基于一个扩大的马克思再生产模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3期
4 马艳;;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创新与实证分析[J];学术月刊;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简晓彬;刘丽;刘宁宁;;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分析——以徐州为例[J];经济论坛;2011年02期
2 肖志明;张华荣;;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视阈的产业节能减排自愿协议——以日本经验为例[J];亚太经济;2011年01期
3 朱新春;吴兆雪;;低碳经济及其影响因素的多维度比较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4 聂锐;张涛;王迪;;基于I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景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9期
5 高富强;刘艳春;曾令可;王慧;程小苏;刘平安;;陶瓷行业的低碳技术[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0年04期
6 刘勇;张郁;;低碳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初探[J];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02期
7 沈鸿;;中国低碳化社会建设的动因问题和方向[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17期
8 丁玉梅;廖良美;;基于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9 谢伟明;;低碳经济范式下城市改造之路的初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年14期
10 陈小琛;王德元;;低碳经济与国内生物质能的发展[J];能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毅;张十川;;低碳经济——煤炭企业的新挑战[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铁铮;;森林是最大有机碳库[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3 铁铮;杨品舒;;我国低碳经济理念的传播问题分析[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4 林震;费衍慧;;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福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郭秀君;田文美;;低碳经济与我国木制家具出口贸易[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6 汪恭礼;;宣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途径与建议[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7 陈建成;程宝栋;;森林与低碳经济刍议[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8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低碳经济下的生物炭研究[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爱萍;张存岭;赵德勤;朱占英;;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加速淮北城市转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宋天和;洪伟达;;以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捷;碳排放博弈要巧打西方规则牌[N];中国证券报;2010年
2 记者 吴婷;发改委称碳排放强度将成法定指标[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郭锦辉;多重压力增加中国低碳转型的艰难性[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李佐军;中国建立碳市场应遵循五个原则[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邵建国;寻找2007的“重磅炸弹”[N];医药经济报;2007年
6 杜文;“低碳经济”充满商机[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陈怡;寻找“绿色”成长的机制[N];上海科技报;2008年
8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能源与气候项目高级研究员 威廉·钱德瑞 编译 林永锋;正确看待中国今后十年的承诺[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周婷;中国将出台首部碳交易管理办法[N];中国贸易报;2010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周宏春;解惑低碳经济[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继俊;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何深;电力行业碳排放交易理论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王娟;财政分权、政府支出与碳排放[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陈艳;江西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风云;经济政策作用机制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关性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赵海英;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吴遵;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中国碳排放的时间演变轨迹及区域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梁国超;教育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董金玲;江苏区域金融作用机制及发展差异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赵捧莲;国际碳交易定价机制及中国碳排放权价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淼;辽宁省旅游经济影响力及地区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友转;基于减排目标和经济增长双重约束的碳排放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丰华为;湖南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与政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碧云;浙江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5 李烨啸;中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碳排放结构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6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吴欢伟;个人社会资本对求职的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马毓徽;西安市低碳城市建设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蕾嫣;企业碳排放会计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集美大学;2011年
10 孙巾子;全球碳排放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60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60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