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资源诅咒”的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5 09:45
【摘要】:本文从"资源诅咒"是否存在及其形成机制两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针对"资源诅咒"是否存在,在跨国层面上的研究普遍认同,丰裕的自然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围绕"资源诅咒"存在与否的争议之一在于一个国家内,丰裕的自然资源并不必然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诅咒"效应;争议之二为强调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自然资源才表现出"诅咒"效应,而另一类自然资源则不具有"诅咒"效应。进一步地,本文强调在一个国家之内,"资源诅咒"的形成机制主要是丰裕的自然资源通过"挤出"投资、降低储蓄,"挤出"教育、降低人力资本积累,排斥创新活动、减缓技术进步进程,扭曲经济制度,甚至政治制度的安排,从而阻碍经济增长。此外,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破坏也被视为形成"资源诅咒"的机制之一加以讨论。这些研究已是更深入探究"资源诅咒"命题的基础。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the existenc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source curse".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as far as the existence of the "resource curse" is concerned, and studies on the transnational level generally agree that the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One of th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resource curse" is that within a country,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do not necessarily exhibit a "curs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ontroversy is to emphasize that natural resources with some special properties have the effect of "curse", while the other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s do not have "curse" effect. Furthermore,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at within a countr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source curse" is mainly that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squeeze out" investment, reduce savings, "squeeze out" education, re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and reject innovation. Slow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distorting the arrangements of economic systems, even political systems, hinders economic growth. In addition, in the process of utilizing natural resources, the de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ability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lso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echanisms to form "resource curse". These studies have been the basis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proposition of "resource curs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0年06期

2 段利民;杜跃平;;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年24期

3 张亮亮;;自然资源富集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资源诅咒”命题的研究综述[J];南方经济;2009年06期

4 段利民;马鸣萧;;“资源诅咒”问题研究理论综述[J];未来与发展;2009年05期

5 徐林;黄念兵;;资源诅咒还是制度诅咒[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6 张景华;;自然资源、经济增长与创新三者的关系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6期

7 王必达;高云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演进[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11期

8 李莉;;“资源诅咒”研究[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4期

9 饶文军;;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关系理论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7年29期

10 于永达;王智辉;;基于集聚优势视角的资源诅咒现象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华;;产权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初探[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荣汉;;关于自然资源科学几个问题的讨论[A];2006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七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额尔敦扎布;;自然资源价值辨析——兼评劳动价值论不能说明自然资源价值说[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武京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与对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5 武京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与对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6 干飞;;产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灿;吴垠;;分权理论及其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应用[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8 董照辉;;舒适性资源相关理论的探讨[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9 欧阳志远;;再论“循环型经济”与“节约型经济”[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10 罗浩;;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之浚邋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不能只重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N];人民日报;2007年

2 赵玉川;绿色GDP核算的理论探究[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徐康宁;资源、制度与经济增长[N];新华日报;2007年

4 王东京;为什么人们喜欢掠夺资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5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N];中国财经报;2007年

6 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 滕泰;财富从哪里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覃正爱;用正确的政绩观超越“GDP崇拜”[N];湘声报;2005年

8 周年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财富观念[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曲秋红 作者单位 市委党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N];盘锦日报;2005年

10 黄世贤;“失义”的经济与“失重”的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利民;资源诅咒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王智辉;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悖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景华;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黎永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吴述松;自然资源租金、公共环境服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9年

6 王万山;自然资源混合市场机制及其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安晓明;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龚臣;人类资源供给与需求增长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冯俊;环境资源价值核算与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10 赵新宇;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军;产业群形成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刘山;自然资源约束下的最优经济增长分析[D];湘潭大学;2008年

3 赵军;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价值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农敬萍;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包兴海;一类经济系统生命体模型的建立与系统动力分析[D];江苏大学;2007年

6 陈磊;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华华;自然经济资源价格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何金龙;循环经济减物质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吴小莲;论绿色循环经济[D];武汉大学;2003年

10 李俊莉;资源产业演进的自组织理论解释[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5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65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6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