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秩序、公共选择与制度创新——基于新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初步探索
[Abstract]:The different cooperation order of the main body of human society caused by natural selection and cultural evolution has led to different public selection process and system evolution mode. This i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the occurrence of one of the basic reasons. The cooperative order in the agricultural culture environment is stable and self-repeated and circular, but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expansion of the cooperative order because of the lack of general abstract rules, while the cooperation order in the commer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is unstable. Because of this, the abstract general rule system is evolved, which 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cooperative behavior and expand the cooperative order. The modes of public choice under the two kinds of cooperation order are different, so the paths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evolution are different.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the cooperative order should be at least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项目“战略性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资助
【分类号】:F09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张能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周加来;朱芬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李斌;;从资源控制到资源回馈——基层政权的乡村资源管理模式之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汤燕;朱镜人;;约翰·穆勒功利主义教育观探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查华超;;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演化路径选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王鹤;宋炜;;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基层灌溉管理单位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宋妍;晏鹰;;社区共享资源自发供给的异质性效应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张震;;民有金融、民间财团和社区银行——基于浙江温州、台州案例的比较制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钱忠好;冀县卿;刘芳;;外部利润、同意一致性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创新——昆山富民合作社制度创新的理论解析[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朱宪辰;章平;;业主自治的可能性:基于复制动态的合作均衡条件[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何嗣江;陈晔;;个人理性、集体理性冲突与协调:以金融衍生工具演进为例[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周彩霞;;共有信念缺失与法律成本的优化配置——基于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行为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龚向虎;朱宪辰;;编码系统、互动场景与局部知识演化[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吴晓路;史晋川;;非正式的第三方产品责任治理机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赵宏霞;B2C环境下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钟琪;危机应对体系评估与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琼;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雷;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明辉;我国地方税收立法权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郝文君;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兆余;产权视角下的国家形成理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斌;贸易保护的新政治经济学[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31期
2 汪丁丁;;社会选择、公共选择与新政治经济学[J];学术月刊;2007年08期
3 孙文合,田岗,侯利英;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简述[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李增刚;;国家利益的本质及其实现: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思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4期
5 黄新华;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论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演进与新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季燕霞;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特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李怀政;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新探索——读《新政治经济学》有感[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07期
8 ;经济学术会议信息[J];生产力研究;2008年13期
9 黎之焕;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二——第一生产力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汪丁丁;试述新政治经济学的三个维度——兼序《后果评价与实践理性》中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蓉;;制度创新与生产力发展[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陶一桃;;意识形态的刚性与制度创新的绩效[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和炳全;刘建旭;;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三者关系:基于经济周期的递进演变的角度[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华明;;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5 杨文进;;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主要区别辨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张明龙;;推进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7 肖文海;;新技术革命与下层制度创新对上层制度创新的张力[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绪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创新[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9 胡家勇;;改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主要问题[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10 张丽;;试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与核心问题的现实意义[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华芳;新政治经济学如何可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北京大学教授 王建国;创意三要素:环境、动机、方法[N];人民日报;2006年
3 赵晓;“中国之谜”与竞争导致的公共选择效率改进(二之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4 朱富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特征、来源和缺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张群梅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人”:新政治经济学的革新与局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靳涛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不可分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厦门大学;剖析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全貌[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穆土;对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探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记者 陈熙涵;中国改革三十年研究丛书推出[N];文汇报;2008年
10 陈晓春;从“三个和尚挑水吃”说起[N];新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根耀;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2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乔均;基于马克思主义市场价值理论的品牌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强;知识密集型产业评价和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邹蔚;技术有效需求与供给的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淼;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7 杨勇;市场的政治涵义:市场社会的生成与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黄建康;新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与发展动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汪泽英;技术发展多元驱动力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韩福国;市场、组织与国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及民间商会(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博;绿色技术创新制度及其结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陈妤丹;绿色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梁吉峰;经济哲学视野下的制度创新[D];湘潭大学;2008年
4 脱文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创新[D];西北大学;2007年
5 李有贵;制度创新机制论[D];中南大学;2002年
6 陈建伟;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7年
7 唐玉秀;制度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延伸[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吴佳惠;再分配政策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千;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D];郑州大学;2002年
10 焦未然;公共选择的规则:困难与超越[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65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6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