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管理中补偿机制设计
[Abstract]:Firstly,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model under complete in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then a set of contracts is designed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to reveal the real output types of farmers, and an incentive model with auditing means is established. The improve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given, and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are discussed, and a mechanism of compensation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obtained. The new mechanism realizes the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rs through farmers' self-declaration.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chanism is illustrated by an example, and the reason of efficiency loss is explaine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江西省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71119)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201001056) 水利部2010年水资源费专项
【分类号】:X592;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苏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思思;任大鹏;;我国农村环境趋恶原因与制度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2 刘岚;;城乡和谐视角下的农村环境问题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1期
3 周早弘;;以IPM项目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4 陈丽华;;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农民环保法律权利配置为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陈丽华;;论村民自治组织保护环境的法律保障[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钟晓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分析及防控对策[J];吉林农业;2010年07期
7 周早弘;张敏新;;农业面源污染的外部经济性及其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11期
8 张磊;张文慧;;生态修复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运用——以江苏太湖流域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0年08期
9 李健;景妍;;农村环境污染根源及成因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10 周早弘;张敏新;;农业面源污染系统控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欣婷;张波;;法治视野下农村工业污染防治探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文丰玉;唐植成;;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方法与问题探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雪靖;农村水污染经济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明子;我国农村环保传播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蔡增珍;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郭少珍;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吴慧军;陕西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 陈静;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思考[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6 廖旺荣;广西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制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林儒卿;晋江新农村建设中水环境污染的治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鸿渊;闫泓;;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1982~2006年统计数据为例[J];农村经济;2010年05期
2 肖凡;;浅谈当前农村地区水环境保护战略思想[J];华商;2008年21期
3 肖凡;;浅谈当前农村地区水环境保护战略思想[J];华商;2008年22期
4 秦红霞;赵言文;;村民生活方式与农村环境问题研究——港村个案研究[J];农村经济;2006年10期
5 邱钰棋;付永胜;朱杰;华迪;房景燕;;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对策措施[J];新疆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6 李凤香;;洱海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J];环境科学导刊;2008年S1期
7 翟平阳;松花江流域水质污染的防治[J];北方环境;2003年01期
8 ;钱江污染日趋严重 协调各方全力整治[J];浙江人大;2005年06期
9 梁才贵;水环境保护中建立行政区域补偿机制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5年18期
10 刘瑛;王新兰;;解决畜禽业面源污染的途径[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欧;方炎;;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与补偿机制的建立[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方茜;高本虎;陈菁;;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综述[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农村水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C];2006年
3 刘俊;陈红;;云南高原湖泊面源污染现状及污染控制策略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4 刘婷;;关于农业水污染防治的立法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蔡金娟;史衍玺;;东平湖流域面源污染及综合整治措施[A];“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文集[C];2005年
6 蔡金娟;史衍玺;;东平湖流域面源污染及综合整治措施[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4—2006)[C];2007年
7 韩东娥;;我国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回顾与展望[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伍芬琳;陈阜;何莹莹;张宇;;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途径[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李顺鹏;;农药面源污染的微生物修复[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宏艳;;新农村建设中面源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庄俊康邋见习记者 赵琰;新农村建设遭遇面源污染难题[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2 东流;锡山积极消除农业“面源污染”[N];无锡日报;2007年
3 农业部种植业司提供;江苏减控太湖化肥面源污染[N];农民日报;2010年
4 蒋建君(江苏省金坛市水利局);不可忽视农业水源面源污染[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杨三军;猪链球菌呼唤国家动物疫情补偿机制[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记者 王翰林;农业部部署加强淮河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工作[N];科技日报;2000年
7 记者 林英 通讯员 王玉玲 贾德勇;延庆成为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区[N];光明日报;2006年
8 驻云南记者 李雪生;云南推行生态农业有效控制湖泊面源污染[N];中华建筑报;2006年
9 谭绮球邋苏柱华 郑业鲁;美国如何治理农业面源污染[N];农民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秦德胜;削减工业污水排放 推进面源污染治理[N];绍兴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农村面源污染的风险与秩序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曲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3 王建志;资源型产业转型补偿机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张晖;中国畜牧业面源污染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忠宇;我国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制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陈跃刚;网络广告品供应链上各主体间的行为策略与协调机制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7 西爱琴;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决策与管理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张军;中国农户信用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彭建仿;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与农户共生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君;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厚胜;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2 裴新岗;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补偿机制设计和保障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3 程为;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陈静慧;水资源“农转非”利益补偿机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5 仲锐敏;乡镇企业再思考:一个基于关系型合约的理论[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文衡;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桂黄宝;基于非完全共同利益合作创新机制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立;西部开发中的生态环境补偿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王振;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年
10 郑高锋;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94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94190.html